癌症長年蟬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精準醫療有助於減少無效用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長石崇良週六(7/29)宣布,用於分析腫瘤細胞基因突變的「次世代基因定序」將於明年納入健保給付,估計未來將有助於醫師進行診斷,為患者更精準的治療方式。
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是使用少量檢體計算出人體細胞DNA密碼的順序,在癌症治療上可讓醫師釐清基因變異,針對變異目標給予標靶治療,有助於減少無效用藥並增進精準治療之效益,並能讓健保預算被有效使用
唯NGS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其自費價格依據檢測的基因數目,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對許多患者而言是沈重負擔,因此近年國內癌症專家積極向健保署倡議將NGS納入健保給付。
今日在台灣病理學會於亞洲生技大會期間舉辦「次世代基因定序管理與發展趨勢論壇」上,石崇良表示健保署規劃明年將NGS納入健保給付,目前初步規劃之給付原則,將優先給付涉及藥物治療「biomarker」,如藥品給付規定已明訂相關規範或許可證適用範圍,並考量健保成本效益等問題。
價格訂定方面,健保署考慮將試劑及檢測平台之成本獨立列為特材,其餘醫事人力的檢驗成本列為技術費用,至於是否採取病人部分負擔,將持續評估並徵詢各方及專家意見。
石崇良也指出,希望健保給付NGS後,接受NGS的患者也能簽約同意後追蹤並提供資料,建立數據資料庫以提供後續研究、臨床應用。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陳依婕補充,健保資源有限而需求眾多,如何進行資源分配是一大挑戰,即便因財源有限可能無法全額給付,可規劃從少量基因的檢測組合開始給付。抑或,也可將試劑與檢測平台之成本、醫事人力與檢驗成本分開給付,以優先給付有對應治療藥物者。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常務理事楊慕華建議,健保署後續規畫給付NGS的策略可以思考「依疾病給付」和「依產品給付」兩種類型。依疾病給付是以適應症觀點出發,有對應藥物使用者優先、證據等級強的優先、有醫療需求的優先。
依產品給付者,則是針對沒有明顯致病基因之適應症的腫瘤患者,因藥物治療的策略相對受限,在檢測與藥物治療上可近性較低。以公平性出發,如果讓患者NGS一生可以給付一次,或每種適應症都有機會檢驗一次,可能對這類患者較有利。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新院長楊志新則表示,過去NGS檢測已有相當多的討論,例如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NGS給付,專家團體已經與健保署討論5年之久,若不再有行動,台灣癌症治療恐已落後國際5年。呼籲政府、醫界與產業共同合作,才能往「精準醫療」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