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憂鬱症患者最危險,反而是在復原中期!精神科醫師給身處抑鬱症泥沼時的最大建議

憂鬱症患者最危險,反而是在復原中期!精神科醫師給身處抑鬱症泥沼時的最大建議

提姆.坎托佛

健康

圖片翻拍:FB/CoCo Lee 李玟

2023-07-08 21:56

編按:天后李玟姊姊李思林在臉書發布噩耗,表示李玟因罹患憂鬱症,長時間與病魔抗爭而離世,在7月2日時家中輕生,週三(7/5)急救無效離世,享年48歲。

關於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姆.坎托佛對病患特別想提醒....

 

病患遲早都會開始覺得自己好多了。有時候這種感覺會出現得早一點,有時候需要的時間長一點,過程中還可能會經過一次或多次的治療方式調整。然而對絕大部分的病患來說,自己好多了的感覺一定會出現。接著就進入了事情變得有些複雜的階段了。除非當事人非常幸運,否則復原之路不會是一條直直向上的康莊大道。如果試著催促自己盡快完全康復,那麼過程不但可能真的顛簸動盪,而且時間更可能會適得其反地拖延得非常長。即使所有的事情都做對了,過程中通常依然會出現許多高低起伏,但波動的幅度卻會降至最低。假設病患完全依照我的建議,那麼他或許可以期待一個類似下圖所顯示的復原模式。

(圖片來源:《如果你想把全世界扛在肩上,憂鬱症就會找上你》)

 

這張圖僅顯示臨床憂鬱症裡一種症狀的復原模式,也就是「情緒的低落」。臨床憂鬱症的其他症狀,基本上也與這個模式相符,但時間則因不同症狀而有無法預測的變化。有人可能會在一開始就覺得自己的情緒有所改善,但睡眠恢復正常的進程,卻似乎用了長如天荒地老的時間,其他病患的情況可能剛好相反,低落的情緒反而是最後一個消失的症狀。

 

從圖中可以知道,任何藥效都需要在開始服用抗憂鬱藥物一段時間後才出現。病患偶爾會覺得有些許的好轉,但這樣的時候並不長,也不多;大多數的日子依然是折磨。而且隨著時間過去,情緒的起伏變得更嚴重,到了復原中期,每天的情緒動盪更是巨大。有時候病患會覺得幾乎已經恢復正常了,但第二天又再次跌進了憂鬱症的深淵中。令人遺憾的一個事實,是病患若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最常見的時候並不是在他們陷入憂鬱症深處的時候,而是在復原中期的這個時點,在這個他們的病況已經開始要好轉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當病患度過了真正平靜的一天後,接踵而至的惡劣日子在對比之下會變得更為糟,而且似乎要比之前每天都很陰沉的日子更難以承受。另外一個原因是病患的精力與活力若恰巧在情緒徹底改善前恢復,那麼風險就會出現,因為病患之前已考慮了好一段時間,卻一直沒有足夠精力去執行的自毀想法,這時有了可以實現的條件。

 

在復原中期這段時間,最關鍵的重點在於:不要採取任何行動;你很快就會感覺好多了;今天只不過是個倒楣的日子。

 

隨著時間流逝,情緒的劇烈起伏會再次緩和下來。惡劣的日子不再那麼糟糕、也不再那麼頻繁,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再占據一整天的時間,最後陰鬱逐漸消失不見,只不過病患在復原階段的末期,有時候依然會意外地遭到極其惡劣的情緒突襲。

 

回頭再看看上圖,大家可以看出一個模式,復原方向本質上是一條穩定朝向完全康復的前進路線,但其中涵蓋了許多背景「雜音」。只不過當病患身處這個歷程當中時,他們看不到這樣的趨勢。病患日復一日地遭到劇烈情緒起伏的攻擊,完全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針對這些激烈的情緒變動,最重要的對應方式是不要過度反應。在情緒平穩的日子裡,病患會認為這種情緒變化的傾向表示自己已康復。「就是這樣,我覺得好多了,我可以就此重新開始,把一切都拋諸腦後。我的問題全部都已成為過去。」不是這樣的,這些問題並沒有成為過去,時辰未到。第二天,特別是病患若善用了前一天突然飆升的精力,已經趕著處理好或釐清了一些事情時,此時的心情會更加惡劣,感覺日子就和以前一樣難過。「噢,不要!」病患會這樣哀嚎:「原來全都是假的,我的病根本沒有好,我永遠也好不了了,一切都沒有希望,我一輩子都會是這個樣子了。」錯了,你不會一輩子都這樣,今天只不過是個倒楣的日子罷了;這是正常的復原過程。明天或者後天,一定會更好。

 

倘若病患以過度的反應因應復原過程中的正常情緒波動,那麼整個復原進程就會延宕,所以不要有這樣過激的反應。相反地,享受情緒穩定的日子,但態度要謹慎、不要過度樂觀。接受心情陰沉的日子,等待第二天的到來,但心裡要清楚未來的好日子必將到來,而且隨著時間過去,好日子會愈來愈長。

 

所以在復原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特定時點,病患可以做多少事情呢?其實我一點概念也沒有,但是病患自己知道,因為他們的身體會告訴他們。病患行事若超過身體負荷,身體會開始變得沉重,人也會感到委靡不振,好像一步都無法前進。病患行事若超出心理負荷,腦子就無法清楚思考,看書時,或許同一頁看過三遍,卻依然一個字都記不住。如果是社交關係超載,那麼病患與其他人談話談了五分鐘,卻可能完全不知道兩人討論的主題究竟是什麼。

 

當這些警訊出現後,病患若依舊我行我素,那麼第二天百分之百絕對會是個非常糟糕的一天。如果病患一再忽略這些警訊,情緒快速起伏的經歷就會出現溜溜球效應。在好的時候,熱情大力燃燒,當事人會下定決心讓所有因生病而未能完成的工作,全部趕上進度,忽略身體在十分鐘後告訴病患身體已疲倦,應該停下手上工作的暗示。「這實在太荒謬了,」病患這麼對自己說:「我怎麼可能這麼一下下就累了;我才做了十分鐘。我通常可以連續工作好幾個小時。繼續做下去吧。」於是病患繼續剛愎自用,一步跨出了疲憊的邊界。

 

從這一刻起,病患就宣判了自己36個小時(若是嚴重超過負荷,也可能長達72小時)猶如地獄的刑罰。身體會回復到關機狀態,強迫當事人在第二天(或持續到第三天)休息。病患只需要休息這1、2天就可以重新開始復原之路,也因此會再經歷一天很不錯的日子,然後又再奔波過勞,於是重新經歷糟糕的一天,這樣的循環不斷輪迴。

 

如果病患經歷的是這樣的過程,那麼復原之路就是遙遙望不見盡頭。

 

延伸閱讀:

48歲李玟傳奇一生:北大「遺腹子」身世坎坷、差點被送養,曾為求子崩潰大哭...爆紅為何突然沉寂?

 

最好聽從自己身體的話。如果病患可以傾聽身體說的話,那麼復原所需的時間必然最短。身體會提供病患所需的一切資訊。是的,我知道在真實世界裡這麼做可能非常困難,因為還有一大家子要照顧、有大筆的房貸要償還,然而在這個階段,一切都要慢慢來,才真正對所有人都好。說到底,如果是我們的腿發生了嚴重骨折,而且正在接受牽引治療,但我們要求醫生一週後就要讓我們起床行走,你覺得骨外科主治醫生會如何回應?

 

「可是我一定要能下床走動,」我們這麼堅持:「我要去買菜,不然我家人就沒東西可吃,再說孩子也要有人送去上學啊。」

「很抱歉,」外科醫生這麼回覆:「如果現在在腿部完全復原前就試著走路,傷口不會癒合,你最後反而會在病床上躺更久。」

 

「那我該怎麼辦?我家人都要靠我啊。」

「其他人必須接手這些事情,」醫生這麼說:「譬如你先生。」

 

「可是我先生工作擔子很重,他太忙了,不可能做這些事。」

「總要有人做;你做不到,就是這樣。」

 

事實上,這類的討論鮮少發生在骨科病房,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斷裂的骨頭需要時間癒合,所以大家會想方設法互相扶持,確保所有人的生活在病患等待復原的期間,依然可以繼續。就這一點來看,實在有些諷刺,因為憂鬱症(或邊緣系統的斷裂)要比斷腿嚴重多了。畢竟邊緣系統是一個由神經纖維組成的精密結構,而骨骼只是一種相當堅硬的簡單結構。大家之所以對這兩種結構在認知上產生如此大的差異,當然在於一般人並不認識憂鬱症的本質。因此如果病患或者病患身邊的人還不瞭解其中的意義,那麼就讓我清楚明白地再告訴大家一遍:臨床憂鬱症是一種生理疾病,每個人都應該嚴肅看待。

 

話說回來,一旦啟動復原之路,病患該如何開始變得更積極?

 

畢竟,如果你完全不增加活動量,你可能會覺得心情尚可,但這也表示,從開始治療的一年內,你都會無所事事。答案是開始去做一點點的事情,而且關鍵在於去做些你這輩子從未嘗試過的事情,那就是開始去做一些你根本就不打算完成的任務。這種作法與你的行事作風當然背道而馳,因為憂鬱症的病患總是想要完成生活中的一切,但是辦到這一點至關重要。

 

病患若想知道自己在這個階段是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可以嘗試我所謂的「房間中的吸塵器測試」。如果我在病患復原的初期走進病患家中,應該會看到一大堆只做了一半的事情,而吸塵器也應該躺在客廳的地板上。

 

如果病患在某日覺得心情體力都不錯,或許想做點春季大掃除的工作,於是把吸塵器拿出來。截至目前為止,一切都沒問題;病患總得有個做點什麼事的起點。他開始用吸塵器清理客廳,但做到一半時,大概過了十五分鐘,開始覺得身體笨重、疲憊與昏昏欲睡。現在這個時候是非常重要的時刻:病患需要關掉吸塵器,把吸塵器就留在客廳的地板上。接下來的這一個小時,他停下所有手上的事情,坐下來、看看電視、閒適地走來走去,或隨便做些什麼。等病患覺得又有精神了,可以繼續做些清理的工作,但只要再次覺得疲憊,當下就要停下所有的工作。一天過去,可能只清理了半間屋子。由於病患一直待在自己身體所畫下的範圍之內,所以很可能會覺得自己狀態不錯,第二天說不定就可以把整間屋子打掃完;就算第二天沒有完成打掃的工作,第三天也可以繼續。

 

延伸閱讀:

成績優異的高材生往往傷得更重...一個政大生的憂鬱症體悟:情緒不會挑時間,別逼自己要趕快好起來

 

令人遺憾的是,那些會罹患憂鬱症的人,往往都是在疲憊的時候會對自己說「只要做完這個工作,我就休息」的人。太晚了。等到病患用吸塵器清理完了整間房子,也早就跨出了自己身體在初期復原階段所能承受的範圍,也因此他們都為自己宣判了36到72小時的悲慘刑罰。

 

所以千萬不要強迫自己;讓自己放鬆,以身體可以接受的速度走向復原。如果可以辦到這一點,那麼病患就會發現,儘管中間可能出現一些小小的問題,但自己能做的事情,卻慢慢地會愈來愈多。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的活動分為心理、體力與社交三個類別是件很重要的事。確保自己每天都做些屬於心理與體力類別的事情,每週都做些與社交相關的事情。不過這些活動一定要適度,要在自己身體可以應付的範圍之內。如果今天過得很糟,不妨這麼想:

「昨天我做了些什麼事?」有一半的機會是病患前一天做了太多的事情。所以過一陣子病患就會建立起一個資料庫,知道哪些事情超過自己能力所及,哪些可以承受。

 

這個階段相當複雜,但是身處憂鬱症泥沼的病患,行事原則其實很簡單:盡可能少做事。完全復原後,原則一樣很簡單:在合理範圍內,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復原期間的行事原則,是一種在反覆試驗中不斷改變的過程。病患在沒有過分強迫自己的前提下,可以做多少事情的範圍不斷擴大。如果病患一直都依照前述的原則行事,沒有行差踏錯過任何一步,但後來還是因為超過承受範圍的行為而過了悲慘的一天,那麼病患很可能錯失了可以加快復原速度的機會。如果病患經常性地陷入憂鬱的日子,而且伴有「溜溜球」效應,那麼必然是過分強迫自己試探承受底線了。

 

大家要像科學家一樣,觀察自己的反應,然後隨時視情況調整自己的活動,避免任何極端的行為。首先,所謂的體力活動,可能就只是閒適地溜達到街角的店裡買份報紙,尚未達到可以上健身館的階段。若真的去了健身館,病患可能換完衣服就累了,需要回家休息。這種情況可能會讓人產生失敗感,重挫自己的士氣,實屬不必要的行為。心理活動可能就是瀏覽幾頁報章內容,而非讀完一本書的某個章節。其實就算真的勉強看完一個章節的最後一個字,除了最初的幾頁,病患對於之後的內容可能也只是空白一片。至於社交活動,指的可能是與其他人到一個安靜的酒館共進午餐,而不是受到朋友慫恿去參加派對。若真的去參加派對,病患很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其中無法脫身,然後半個小時左右就會覺得疲憊、煩躁。

 

善用自己的常識、聆聽自己身體發出的訊號。這些訊號都是事實。順著自己的復原進度走,而不是強求該以什麼樣的速度復原。你很快就會康復了—但要耐心等待康復那一日的到來。

 

● 《今周刊》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作者簡介_提姆.坎托佛Tim Cantopher

提姆.坎托佛醫生曾就學於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並在其附屬醫院(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深造與實習,也在樸茨茅斯的聖詹姆斯醫院(St James’ Hospital)與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St 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接受過精神科醫生的培訓。坎托佛醫生為1983年成立的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成員,並於1999年獲選為該學院院士;自1993年起就以諮商精神科醫生的身分在修道院醫院集團(Priory Group of Hospitals)服務,直到2015年從臨床診療領域退休。他也發表過一些研究計畫的相關文獻,內容遍及精神病學各領域。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 《如果你想把全世界扛在肩上,憂鬱症就會找上你

延伸閱讀

「富媽媽」前一天亮麗上通告、隔天拿菜瓜布幫客戶刷馬桶…先生憂鬱症離開科技業,她陪創業年收近千萬
「富媽媽」前一天亮麗上通告、隔天拿菜瓜布幫客戶刷馬桶…先生憂鬱症離開科技業,她陪創業年收近千萬

2022-12-23

「把紙風車做起來,我卻付出代價...」李永豐罹憂鬱症告白:老婆生第二胎是開心的事,我只感到好疲憊
「把紙風車做起來,我卻付出代價...」李永豐罹憂鬱症告白:老婆生第二胎是開心的事,我只感到好疲憊

2022-11-02

不到40歲年薪千萬還擁2棟學區房,要付出什麼代價?Google工程師從憂鬱症和婚姻破碎中學到的事
不到40歲年薪千萬還擁2棟學區房,要付出什麼代價?Google工程師從憂鬱症和婚姻破碎中學到的事

2022-10-12

憂鬱症好轉的重要徵兆,是開始意識自己的確生病!90後女孩在精神病院抗憂鬱:我沒錯,我只是病了
憂鬱症好轉的重要徵兆,是開始意識自己的確生病!90後女孩在精神病院抗憂鬱:我沒錯,我只是病了

2022-09-05

「我的人生,不是為拍片而過」阿滴在憂鬱症掙扎一年領悟:生病了,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
「我的人生,不是為拍片而過」阿滴在憂鬱症掙扎一年領悟:生病了,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