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10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10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李易紓、郭美懿

健康

shutterstock、今周刊攝影團隊

2023-06-20 11:29

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出爐,排名前10大癌別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中,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乳房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口腔癌」。

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

至於10大癌症之首的「氣管、支氣管及肺癌」,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的228億元減少1.7%。

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

肺癌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癌篩檢防治已見成效。

而10大癌症治療費最貴的,則是第8名的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仍相當驚人。

癌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癌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


(原文刊載於2023/6/20,更新時間為2023/9/25)

衛福部統計處指出,2022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927人,占總死亡人數24.9%,且有8成7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

 

10大癌症死亡率排行

 

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2肝和肝內膽管癌

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4女性乳癌

5前列腺(攝護腺)癌

6口腔癌

7胰臟癌

8胃癌

9食道癌

10卵巢癌

 

 

1982年起惡性腫瘤(癌症)即為國人10大死因之首,且前5名主要癌症就醫病人數及醫療費用逐年成長,2022年10大癌症死因順位與2021年相同,其中肺癌與肝癌已經連續43年霸榜前2位;長期觀察來看,前列腺癌、胰臟癌、卵巢癌的排名有往前趨勢,胃癌排名則往後退。

 

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

 

癌症醫療費用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乳房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口腔癌」。

 

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為例,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的每人平均支出藥費至少133,298元( = 133,298點 x 1元) ,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起 ( = 257,094點 x 1元),較2021年282,515元起減少8.9%。

 

治療費用最高的是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相當驚人。

 

1.資料來源 : DA系統擷取健保資料門、住診及藥局清單明細檔
2.資料期間 : 107年1月至111年12月
3.資料範圍 : 各項癌症(任一診斷符合對應ICD9碼 '140'~'208'或是ICD10碼'C00'~'C97')病人門住診及藥局資料,排除代辦案件,醫療費用=申請點數+部分負擔。
4.年成長率 : 以101-105年的藥費年成長率為例,5年年成長率={[105年藥費/101年藥費]^(1/4)-1}*100%。
5.藥費每點1元。

 

相關新聞:

肺癌長年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首位…權威醫師陳晉興:做對這件事,是所有治療的根本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我國2022年肺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21.8人,相較2021年(10年間)每10萬人26.0人,已下降16.2%,但仍然高居臺灣癌症死因第一位,且存活率相對低,105-109年新發個案5年相對存活率為38.2%。

 

肺癌患者之所以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而出現顯著症狀時,診斷已多為晚期。早期肺癌(0及1期)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降至1成,不同期別的存活率差距甚大。

 

肺癌納入我國第五癌篩檢,補助2類人篩檢

 

為整合醫療保健資源,有效推動癌症防治而制定癌症防治法,衛福部國健署自民國99年起擴大推動4癌篩檢服務,並自111年7月1日起增辦肺癌篩檢,開始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LDCT檢查,將肺癌納入我國第五癌篩檢,補助的篩檢對象包括: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備註1)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後,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四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而且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

 

陳晉興形容,「我們的肺就像冷氣機的濾網,冷氣機可以洗,我們的肺只有一個、要跟著到老,民眾要重視空汙對肺癌的影響,而且定期做肺癌篩檢,也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只有LDCT可以提早救命」。

 

 

肺腺癌主要症狀有哪些?

 

肺腺癌症狀主要臨床症狀為胸悶或胸痛,導致患者頻繁出現呼吸不順或氣喘。若慢性咳嗽超過兩週還未痊癒,且沒有感冒、發燒現象,則應立即安排就醫檢查。

 

其他症狀包括,出現疲勞感、體重減輕、食慾不佳、吞嚥困難、聲音嘶啞、頸部與鎖骨淋巴結會出現腫塊,或身體其他部位有莫名疼痛感,一定要提高警覺,小心有可能是肺腺癌的警訊。

 

 

 

第一,僅在出現症狀才採檢。目前台灣有太多人因為懷疑與確診者接觸,或因為日託中心、學校、辦公室、工廠等單位要求而自我檢測。但Omicron的傳染性高且潛伏期很短,讓追蹤接觸者成為不可能任務,如果只針對有症狀的人檢測,就能騰出大量資源,專注於保護高風險族群。

 

第二,對高風險族群採「抗原快篩陽性即治療」原則。等待PCR檢測結果,對降低住院率與致死率是最沒效率的作法,因為太多高齡者不會立即前往PCR檢測站,失去對病況的追蹤監控。

 

第三,縮短確診到治療的時間。要達成這目標,高風險族群與同住家人必須在症狀發生後盡快採檢,最好能在醫療人員的視訊遠端指導下採檢。台灣的健保資料庫非常強大,系統理應能在高風險族群出現症狀前,提前判斷他們染疫後應該使用哪一種口服藥,幫助醫師做出最佳處置,另外要善用物流將藥物配送到高風險者手中,讓他們在確診兩小時內服藥,而非到藥局排隊等候。

 

第四,持續說服親友與長者接種疫苗與追加劑。Omicron大流行還要數周才會結束,接種疫苗的人愈多,感染率、重症率及死亡率就愈低。

 

第五,建議指揮中心將隔離規定調整為「流感程序」(Flu protocol)。只有輕微症狀的確診者不須強制隔離,自行在家休養到可以出門就好,但必須從確診發病日起,將口罩戴好戴滿五到七天。一個國家在Omicron疫情高峰的四周內、需要充裕的人力因應時,「靈活性」非常重要,美國就是因為要求醫院、航空公司等第一線工作者必須強制隔離一段時間,而付出慘痛代價。

 

第六,台灣媒體應該停止渲染那些已用盡一切努力保護自己,卻仍確診死亡的少數個案。在最幸運的國家裡,Omicron仍有萬分之五的致死率,無論怎麼做,台灣都會面臨同樣狀況。

 

新冠肺炎

五月十日國內新冠肺炎單日確診數來到五萬,全國各醫療院所嚴陣以待。(攝影/陳睿緯)

 

高風險人口約占20%

建議一有症狀就投藥

 

關於新冠病毒口服藥的數量,我估計台灣約二○%人口屬高風險族群(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十七%,六十五歲以下慢性病患者約三%),以十五%感染率推算,約七十一.七萬人,預估其中二五%不能服用Paxlovid,所以需五十三.七萬份Paxlovid、十七.九萬份Molnupiravir。依採購量來看,有充裕的Paxlovid,但Molnupiravir略嫌不足。

 

可以考慮只將口服藥拿來治療有全身症狀(發燒、發冷、深咳)的病患,降低對藥物的需求,但對高風險族群,最好一發生症狀就投藥。

 

在疫情即將進入高峰之際,我對每個人的建議是,確保你已完全接種疫苗,如果最後一次接種疫苗至今已超過四個月,請接種追加劑。我建議高風險族群,如果和沒戴口罩的人共處一室,請戴上N95口罩保護自己;與高風險族群一起生活的人,在室內請佩戴醫療口罩保護他們。

 

根據我們從美國和歐洲國家學到的經驗,台灣在對抗疫情上已經做得很好。如果我們盡最大努力保護弱勢群體,讓每個人都接種疫苗,並在確診後立即提供口服抗病毒藥物,相信台灣會做得比日本或新加坡更好。

 

郭沛恩

延伸閱讀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惡性腫瘤」霸榜41年,肺癌居冠…醫籲「這檢查」不能少:不抽煙也要做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惡性腫瘤」霸榜41年,肺癌居冠…醫籲「這檢查」不能少:不抽煙也要做

2023-06-12

20歲女大生不抽菸、無家族史,胸悶痛已肺癌第4期...照胸部X光沒用,想早期發現全靠這檢查
20歲女大生不抽菸、無家族史,胸悶痛已肺癌第4期...照胸部X光沒用,想早期發現全靠這檢查

2023-04-16

不抽煙為什麼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半年救160個家庭
不抽煙為什麼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半年救160個家庭

2023-01-06

存股族必收!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現在搶存金融股,殖利率直衝6%,這檔超猛股價上看80元
存股族必收!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現在搶存金融股,殖利率直衝6%,這檔超猛股價上看80元

2024-11-21

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7檔金融股連動漲起來,背後利多是?這檔被外資砍殺「照樣攻上短均線」
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7檔金融股連動漲起來,背後利多是?這檔被外資砍殺「照樣攻上短均線」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