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猜很多人會有點驚訝,覺得阿滴怎麼會有憂鬱症?事業看似還滿成功的阿,又有很多朋友,甚至還有一個妹妹,有什麼好憂鬱的…」2021年知名的Youtuber阿滴拍片公開自己罹患憂鬱症,引發社會不小討論。誠如阿滴所言,許多人困惑為何外在成就亮眼,經濟不斷成長、科技越發便利,卻未必讓幸福感跟著增加?
「資訊很快,生活很難慢下來感受開心、幸福。」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蔡宇哲解釋。追求成就本身並沒有錯,但除此之外也應該回到生活中,關注其他重要的事情。
被譽為「日本第一擅長輸出之身心科醫師」樺澤紫苑,致力於推廣身心科醫學、心理學、腦科學等,他認為幸福就像金字塔分為三種層次,首先以身心健康為一切的基礎,第二層是人際關係的連結與互動,最後則為物質、成就等,若反向從金字塔頂端追求較短暫的、「多巴胺式」的滿足,幸福就容易稍縱即逝。
蔡宇哲舉例,吃第一口的和牛,第一口感覺最強烈、最好吃,但等吃的片數越來越多,美味的感受會遞減。同樣情況放在買新車、新房子、新手機等,甚至外在成就如被提拔為主管、頻道訂閱數破百萬等等,都是相同道理。「而且物質享受的幸福會有適應效果,之後吃一般的牛肉就會感覺不幸福。」蔡宇哲笑說。
他進一步表示,這因此解釋了金錢是否可帶來幸福,無法從單一論點決定是或否,而必須看金錢用在何處。假設金錢用在幫助他人,與他人產生互動、連結,那麼幸福感就會大幅提升。
此外,蔡宇哲認為,從五大方面也能感受幸福,包括:
一、正向情緒:最常見的快樂、愉悅、開心等,都屬於此範疇。
二、成就:未必是賺到大筆金額或坐上高位,只要是「完成了一件想完成的事」,例如拼圖、做家事、閱讀…完成後都會讓人有成就感。
三、意義:可以是個人的定義的意義,或是社會公認,例如「助人」。蔡宇哲說:「如果扶老太太過馬路,就會感覺到幸福。」
四、人際:有研究證實,賀爾蒙「催產素」與人的孤獨感呈現正相關,當人感到孤獨時,催產素就會減少,反之亦然。與他人聊天、擁抱、牽手等,都可以增加催產素。
五、全心投入(心流):全神貫注在一個項目上,甚至忘卻時間的流失,這時候也能提升幸福感。
更多自造幸福的方法,請聽Podcast了解詳情>>https://reurl.cc/657qO5
更多詳細內容歡迎參考《自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