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多少都有便祕的經驗,但在何種情況下,便祕為身體傳達的警訊?
事實上,排便頻率僅為便祕的其中一種指標,但若伴隨血便且體重減輕逾五公斤,就應積極就診!
很多人認為只要幾天沒解便就是便祕,這觀念並不正確。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代理主任黃任嫻說,排便頻率只是其一,還包括排便費力或糞便太硬、解便解不乾淨、肛門口有阻塞感、需用手指幫助排便、每周排便次數小於三次,以上症狀出現兩項以上,且需持續超過三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才符合便祕的診斷。
便祕,要緊嗎?「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來說,最擔心是病人是否罹患腸癌、發炎性腸道疾病。」黃任嫻坦言。因此,排便時若伴隨血便、解便變細、體重減輕五公斤以上等症狀,應積極就診。
飲食缺乏纖維與水分
為便祕主因
便祕通常是飲食中缺乏纖維、水分引起,抑或是缺少活動影響腸道蠕動。黃任嫻進一步說明,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每攝取一千大卡熱量應搭配十四公克膳食纖維,簡單換算,每人每天約需二十至三十五公克的膳食纖維。
哪些食物有膳食纖維?如全穀雜糧類的燕麥、糙米、胚芽米、黑豆、黃豆,蔬菜類的牛蒡、秋葵、番薯葉、菇類,水果類的土芭樂、蘋果、柑橘,堅果類的瓜子、黑芝麻等。穀物膳食纖維具吸水膨脹效用可以潤滑大腸,使糞便溼潤易於排出,果糖和山梨糖醇等醣類,則可幫助腸道內益生菌生長。除了足夠纖維也要多喝水,若沒有水分限制,每天飲水應達兩千c.c.。
然而,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些人對咖啡因敏感,喝完咖啡後就會出現便意,也有人使用益生菌調節腸道菌叢平衡,促進腸道蠕動,基本上,這些方法偏食物療法,較不影響身體健康。黃任嫻提醒,益生菌不是吃了馬上就有效,應至少連續吃兩周以上,若服用兩周不見效,可換其他廠牌的菌種,或再嘗試其他方法。此外,黑棗汁或苦茶油、橄欖油等可直接食用的油品,以十c.c.搭配五百c.c.溫開水,也有助於潤腸、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