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愛吃保健品顧健康,但日前有保健品被驗出防腐劑,引發各界擔憂。專業醫師從產品檢驗報告,教民眾選購撇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4月底公布邊境檢驗不符食品資訊,其中,由好市多引進的綜合維生素錠含有防腐劑「羥苯甲酸乙酯」,總計1478.86公斤、4200瓶產品依規定退運及銷毀。保健品吃的是健康,如今卻爆出食安疑慮成為反效果,讓民眾人心惶惶。
張必正家庭醫師診所主治醫師林佩瑜指出,多數廠商為最大化盈利,用低成本進口原料已是常態。檢驗的項目與嚴謹度,理應是相對透明的環節,不過,在多數業者依據法令、被動進行單次抽驗之下,通常只要符合最低標準就允許出貨,加上許多檢驗報告寫得不清楚,民眾無法全然掌握資訊,成為一大食安疑慮。
林佩瑜建議,消費者可以觀察,廠商是否有將保健品「逐批檢驗」。她解釋,坊間業者通常僅針對「首批」生產送檢,就宣稱產品都沒有問題,但實際上每一批次的原料產製過程都可能汙染,「前一批次檢驗通過,不代表後一批次就安全無虞。」
每一批次送驗 嚴格把關
她表示,逐批檢驗是指「每一批次」的生產都送驗,對於購買不同批次的消費者來說,是更嚴格的把關和保障。
不只如此,消費者也可在檢驗報告中,查看檢驗項目是否完整。林佩瑜舉例,塑化劑、微生物、重金屬、農藥、三聚氰胺等,是保健品常見的檢驗項目。其中,塑化劑、微生物是多數產品都需要檢驗的項目;另外,含有植物成分的產品,尤其需檢驗重金屬跟農藥;含有奶粉成分的產品,最好要檢驗三聚氰胺。
她觀察,有些廠商只檢驗其中一項,就對外宣傳有做檢驗,但實際上要檢驗到「對的項目」才有效,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可以多注意。
逐批檢驗有挑戰 高標準檢視
健康力集團董事長黃千芬坦言,要求保健產品逐批檢驗且公開結果,對廠商來說是一大挑戰,因為很難確保每一批次的生產都通過所有檢驗標準。但她強調,自家產品每一批都還是堅持要第三方公開檢驗。
黃千芬分享,自家益生菌、B群維他命就曾在逐批檢驗裡被驗出塑化劑,而那其實是在合格標準的安全值範圍內,「檢出值只有零點幾,但我們還是把整批銷毀。」針對代理的進口保健品,健康力也以同樣嚴格的高標準檢視。
▲健康力集團董事長黃千芬強調,保健品經過逐批檢驗,才對消費者有保障。
黃千芬說,過去也曾因進口維他命,驗出瓶蓋含有超量塑化劑,就整批退貨。她強調,堅持高標準逐批檢驗,就是希望能預先為消費者做好把關,避免任何疏失,造成日後的問題。
林佩瑜提醒,民眾在選購保健品時,還可以觀察產品外盒上是否印有 Qrcord,以供即時檢視檢驗報告內容。此外,保健品的檢驗報告若有委託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查廠,像是生產工廠要具備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要點、ISO22000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認證等,檢驗品質才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