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二○二一年台灣腎病年報》指出,一九年台灣的透析治療人口近八萬七千人。許多慢性腎臟病人,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或濫用藥物,造成腎功能衰退,而一旦開始「洗腎」,學會與它並存,就是一輩子的功課。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包括調節體內水分平衡以及清除有害代謝產物。當腎臟功能退化到一定程度,身體內的水分會逐漸累積,導致心肺水腫,同時也會影響代謝廢物的排泄,引起食欲差、噁心、嘔吐、嗜睡等症狀,此時就需要透析治療來取代腎臟功能,以確保生命得以延續。
土城醫院腎臟科主任蕭景中提醒,是否需要接受透析治療,不僅要考慮血清肌酸酐、腎絲球廓清率等檢測指標,更重要的是,是否危及病人的生命。這方面有賴於腎臟科醫師的專業,全面評估病人的病情和身體狀況,才能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隨意停止透析治療恐害命
在台灣,許多慢性腎臟病人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或濫用藥物,造成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當腎臟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影響到身體水分跟毒素的清除,此時腎功能的恢復通常不可逆,一旦進入透析治療,它就成了生命共同體,隨意停止反而會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透析治療主要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這兩種治療方式最大的區別,在於手術方式和生活方便度。蕭景中進一步說明,血液透析需要請血管外科醫師進行手部的動靜脈廔管手術,使手臂的動脈與靜脈結合在一起。在每次透析治療時,病人需要接受血管穿刺兩針,一針用於引流血液進入透析器進行過濾,去除體內的毒素跟水分,另一針則用於將過濾後的乾淨血液引流回體內,完成整個透析治療流程。
好處是由護理師進行治療程序,讓病人較不必負擔處理醫療程序的壓力。然而,缺點是必須在醫療院所接受治療,一周須到醫院兩到三次,每次約四小時,時間上較不彈性,而且每次透析都需要挨兩針,對於怕痛的病人可能不太適合。
相對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生活和飲食相對自由。腹膜透析前需要進行腹部透析導管置放手術。透析時於腹部注入腹膜透析液,讓透析液與身體內的廢物進行交換,之後再將透析液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