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83歲吳耀漢病逝/家產35億富二代不靠爸,《五福星》拍1部買1棟別墅:從沒想退休,要一直拍到掛掉

83歲吳耀漢病逝/家產35億富二代不靠爸,《五福星》拍1部買1棟別墅:從沒想退休,要一直拍到掛掉
▲「福星」系列令吳耀漢名利雙收,獲提名金像影帝,片酬升至100萬。圖/電影劇照

香港01 陳穎思

健康

吳耀漢 劇照

2023-04-10 16:38

資深演員吳耀漢傳出周日(4/9)離世,享壽83歲。入行近半世紀的他,參演過逾百部電影,兩度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又創立過電影公司,除了幕前演出,亦出任導演及編劇,對港產片貢獻良多。

 

出身富裕家庭的吳耀漢,吳耀漢的父親吳海霖是香港九巴和九龍殯儀館的創辦人之一,身價高達35億元,吳耀漢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求學時期被父親送往英國攻讀牙科,但他卻醉心於戲劇,只唸了一年便轉讀戲劇,畢業後參演過BBC劇集,後來70年代回港、與太太經營髮型屋,後來加入TVB、在電影圈打拚,默默耕耘成為獨當一面的演員。

 

而吳耀漢於1975年創立先鋒影業,身兼演員及製作人,並獲許冠文賞識參演《半斤八両》,打開演員之路。

 

吳耀漢拿手演喜劇,加上形象突出,深受觀眾歡迎,經典作品包括《發錢寒》、《龍發威》、《慌失失》、《提防小手》及《神勇雙響炮》等,但最深入民心要數於「福星」電影系列飾演「大山地」,而1983年上映的《奇謀妙計五福星》更為他帶來首個影帝提名。

 

 

吳耀漢
吳耀漢受訪憶述當年拍「福星」系列:「大家都會不斷創作,拍嗰陣我自己都笑死,我哋度都好笑,拍出嚟不得了,觀眾好易被感染同代入到。」(圖/翻攝電影)
 

「福星」電影系列令吳耀漢登上演藝事業高峰,傳80年代他已身家超過1億港元(約3.87億元台幣),年前受訪時他亦自認拍戲賺大錢,同一時間擁有兩架勞斯萊斯,80年代片酬已達100萬港元(約387萬台幣):「當年清水灣、西貢別墅約100萬港元,我拍一部戲買一棟」。

 

九十年代中吳耀漢開始減產,並於1996年舉家移居英國,過半退休生活,偶爾客串演出電影,例如《一見鍾情》、《江湖告急》及《我老婆未滿十八歲》,還有好萊塢電影《古墓奇兵:風起雲湧》。

 

2013年正式復出主演麥浚龍執導的《殭屍》。2019年吳耀漢受訪透露自己患上腎衰竭,決定停工休養身體,生前最後一部上映作品為《風再起時》,飾演女主角杜鵑的父親。

 

吳耀漢

《超級學校霸王》的造型亦算一絕。(圖/翻攝電影)

 

入行逾半世紀,吳耀漢晚年健康狀況欠佳,依然堅持不斷拍戲,年前他到台灣參演電影《殺人之夏》時,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曾表示從未想過退休,覺得多活一天都是賺到:「我會一直拍到掛掉(死去),我的氣力偶爾拍拍電影還可以,現在的心態就是也許明天就死了,但一定要過得快樂」。

 

吳耀漢

 

吳耀漢在英國留學時曾參演過幾部BBC劇集,又於差利卓別靈執導電影《香港女伯爵》(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中當過臨時演員,啟發了他要當喜劇演員,後來回流香港發展,憑「福星」系列大放異彩,兩度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可惜兩次都鎩羽而歸,他曾表示:「沒演過喜劇的演員,不知道演喜劇有多難,年輕時想拿獎,現在沒夢想了」。

 

近年吳耀漢患上腎衰竭,只剩下一成腎功能,每日要洗肚4次,近年更聽力衰退,下降了大約七成,日常活動限到很多限制,最終要放棄演戲,今年2月上畫的《風再起時》,成為他最後上映作品。

 

吳耀漢與妻子(翻攝自臉書)

 

※本文授權自香港01,第一則原文見此、第二則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PTU》杜琪峯拍足3年 為連戲邵美琪10日內減肥 林雪紗布包到

王冠|查理斯出軌令戴安娜企圖割脈自殺 患暴食症每晚夢見卡米拉

楊紫瓊新戲超辛苦拍到「爛手」 驚見《賭神》骰后西脇美智子參演

 

 

今年上半年,吳旻潔展現果斷的據點整頓決心,一口氣關閉6家店;下半年預計再關4家,包含中壢SOGO店、營業坪數最小的捷運書店與東湖店,以及中國深圳店。台灣9家店加總營業面積占總營業坪數約3%,對實質營收衝擊則小於3%。但是,許多人對於誠品一連串的關店策略,仍難免產生疑慮與憂心。

 

「能在今年果斷地關店,是因為我們的全通路發展已經準備3年多。」吳旻潔用富有特色的娃娃音,不急不徐地回應這些天外飛來的憂心,並且開始闡述她醞釀3年、斥資5億元的數位轉型,要讓誠品連結起線下線上的全通路概念。

 

吳旻潔

吳旻潔做出籃球防守姿勢,生動呈現夢境場景。攝影/吳東岳)

 

談數位轉骨 結合線上線下  打造全通路

 

2004年,吳旻潔剛踏入誠品不久,誠品高階主管曾大力建議吳清友建置數位平台,為此,吳旻潔做了一份報告,網羅誠品上下員工、外部企業家的意見,提出誠品是否有發展數位的必要性。

 

吳旻潔甚至還跑去請教網家董事長詹宏志,「他聽到誠品想做電子商務(EC),就用做一本刊物與雜誌是不同的比喻來解釋;提醒後者的營運模式涵蓋定價策略、文章主題等,要考慮的變數不同於只做一本刊物……。」

 

吳旻潔認為,詹宏志在提醒,誠品應思考當時是否具備做電子商務的基因。接著吳旻潔大笑著說:「當時的吳先生可能更想多開一間實體店。」誠品發展電商的想法也就此暫時擱置。

 

隨著電商發展的不斷演進,吳旻潔也不斷將誠品放在電商的場域中思考。「當然會希望誠品永續,但首先要想,下一個5至10年,它應該要怎麼樣轉變?」吳旻潔顯然認為,照舊模式,誠品是無法應付網路所帶來的商業變化。

 

然而,誠品的特殊定位,放眼望去,其實找不到太多範例能參考。「譬如說全聯、momo,他們較偏向民生物資,而非內容。」吳旻潔觀察,誠品則不同。

 

「如果沒有實體空間的話,感覺誠品就像一門生意,沒有特別,也無法體會到空間跟美,更不能在裡面想像、做很多事情。」既想要保有誠品在實體世界所擁有的獨特品牌力,又想跟上網路帶來的改變,吳旻潔一路以來思考的,都是如何不屈從於電商拚價格、重口味的行銷模式,走出誠品自己的數位轉型

 

她的體認是「創一個電商平台也許很快,但要真正打通各社群媒介、平台等,並串聯線上下,至少要花2、3年。」

 

談內部革命 組新團隊   要同仁駕馭工具 

 

今年9月,誠品先端出大菜——誠品人App與新會員制。年底「誠品線上」緊接著登場。這是吳旻潔一路匐匍前進,不斷嘗試錯誤後的成果,背後整編了包括10年來從未更變過的POS系統、以為買套裝軟體套用就可以的網路書店後台,到CRM(顧客關係管理系統)全新上線,每個調整改變,都經歷「至少失敗一次」的痛苦歷程。

 

回頭看,2000年上線至今的誠品網路書店,僅占整體營收2%,因為「以往誠品是以店鋪為核心。」要做數位轉型,就要用新腦袋,帶入新思惟。於是,她從外部找到專業主管,打造一支約40人團隊,名為商業運用與技術創新小組,展開一連串打掉重練的內部革命。

 

吳旻潔第一步先整理誠品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平台;緊接著第二步導入CRM系統,快速累積消費者軌跡,並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料。「就能夠針對特定族群辦活動或推播訊息;樓面改裝、擺設等也都能參考。」吳旻潔說。

 

踏出的第三步,便是推出新會員制度與誠品人App,以提升黏著度,新推出的App上線首日即獲iOS系統不分類及生活風格類免費排行的第1名。目前誠品會員約有257萬人,其中25歲至50歲約占7成,這群消費客群對數位相對不陌生。「誠品自此要抓住客人當下的需求。」吳旻潔下了這樣的註解。

 

數位思惟帶動的內部革命也因此隨之展開。她解釋,誠品同仁們正學習如何駕馭這些工具、改變思惟,因許多思惟與制度需要重新建置或破除,一旦換腦袋成功,「線上訂貨、線下取貨,顧客在誠品將是無縫接軌狀態;並提供個人化服務,打造一致性顧客體驗。」

 

為了支撐起誠品的虛實整合,誠品自2017年就開始找地,準備倉儲物流空間。「剛好誠品總經理(李介修)是這方面專業,能在台商回流前找到地,真的很幸運。」年底將啟用的物流中心,成為誠品數位轉型的大後盾。

 

最後1里路,則是年底將上線的誠品線上平台,吳旻潔認為,此時的誠品,將從以實體店鋪為思考的經營,轉換成以人為中心、以會員為核心思考的全方位服務。

 

讀冊生活董事長張天立注意到誠品的轉型,他提到發展數位與傳統經營空間截然不同,且虛實整合是一大困難。「建置需求、所需人才都不一樣,加上投資電商與數位有如無底洞。」不僅如此,他指出,實體店面如何持續營造人文薈萃氛圍,形塑集客力與人文魅力都是誠品的考驗。

 

誠品

疫情下,誠品在香港逆勢展了兩間店,吳旻潔欣喜地秀出排隊人潮照片。(圖/誠品提供)

 

談社區小店夢想 融入當地居民的日常

 

數位轉型到位,讓吳旻潔今年一口氣關掉10家店,並不表示實體店將萎縮,相反地,誠品將在台灣各地抽長出「社區小店」的綠芽,這是一直種在吳旻潔心中的夢想。

 

「誠品20周年,林懷民老師曾許願319鄉都有誠品。」吳旻潔十分認真看待這件事。「但誠品虧損15年的主因是開錯店,許多小店都是叫好不叫座。」因此評估進入都市外的區域的可行性,必須格外審慎。

 

回顧過去,吳清友自2004年將誠品從書店轉而發展文創產業,第一步就是擴大店裡的選品量,隨著敦南店型獲利,默默確認「關小店開大店」的經營策略。

 

「2016、2017年看到家樂福開始發展小店,我就跑去跟吳先生說希望研發小店。」當時吳旻潔還用自己的生日命名專案,以宣示決心。沒想到吳清友驟逝,她暫緩計畫,將重心放在2018年將開的誠品南西店與中國深圳店,「小型店就這樣一直擱著……。」

 

但隨著網站、App就緒,吳旻潔埋在心裡的夢想再度點燃。建築大師姚仁喜曾說:「去誠品有一種歸屬感,好像去了一個安心的地方,一個屬於你的地方。」在吳旻潔想像裡,社區小店將不超過150坪,要融入當地居民的日常,成為他們心中能安頓的空間。

 

「希望靠社區居民與活動去創造特色,實現誠品的場所精神。」她透露:「先嘗試一家,並邀請對誠品『愛之深,責之切』的人去挑剔一輪後,再模組化。」至於店鋪設置地點,誠品內部幾經激烈辯論,「舉例來說,我認為要幾個縣市各撒一家看看;但有另外一派則覺得要從台北開始,先將之前關掉的店鋪補足。」

 

即使發展小店,誠品在都會中心的大型店鋪,仍會維持一定能量與指標性。今年投入改造的誠品信義店、松菸店、台北車站地下街和新竹巨城店為例,信義店自6月取代敦南店24小時營業後,2個月以來書區業績成長1千萬元;新竹巨城店改裝後,7月業績也較去年同期成長5成;海外布局也未停止,今年香港新開的2家店面更出現排隊人潮,消費者很快回到實體店逛店、買書,享受誠品獨有的氛圍。

 

誠品人App

誠品九月推出全新誠品人App,以及會員制度,新增「黑卡」與「小童學卡」。(圖/誠品提供)

 

談黑暗中的挑戰 唐鳳啟發  不對未來做假設

 

對吳旻潔而言,夢境中青蛇的威脅,至此應是如釋重負,她已摸索出篤定的方向。

 

今年4月,她曾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對談。「今年遇到最精采的對話,就是跟她。」唐鳳口中的誠品是「能成為線上下共同創作的空間」。等於替誠品未來的全通路平台做出新的詮釋,意外地,與吳清友曾說過的「誠品是台灣社會的集體創作」遙相呼應。

 

吳旻潔回想,她問唐鳳這輩子還有哪些想完成的事情,唐鳳的回答是:「這輩子我已經過完了,對我來講,這輩子就是過到上一刻。」

 

「當下我有被電到的感覺。」吳旻潔聯想到佛法講的「活在當下」,不對未來做過多的假設與計畫,正如數位就是不斷變化、時刻嶄新一般。

 

「很多人對誠品的標準與期許是非常高的,其他地方能容忍的,在誠品卻不行……。」吳旻潔似獨白地說著,接棒3年多,遇上風雨如晦,她並不驚惶,下半年起,誠品營運若能逐漸回歸,意味著,最壞的時刻應該過去了。

 

延伸閱讀 : 「寧願不開店也要守住誠品精神!」董座吳旻潔:2021年要結束舊包袱,迎接新常態

延伸閱讀 : 玉山金獲利萎縮遭降評!想買金融股,外資喊進「這兩檔」

延伸閱讀
再次感受撕心裂肺…艾成弟40歲驟逝,4兄弟3個離世…心肌梗塞「天氣熱這原因」更要命
再次感受撕心裂肺…艾成弟40歲驟逝,4兄弟3個離世…心肌梗塞「天氣熱這原因」更要命

2023-03-22

浩鼎張念慈半小時心臟病驟逝、南山獨董102分鐘救不回!台大心臟權威教30分鐘「如何搶命」
浩鼎張念慈半小時心臟病驟逝、南山獨董102分鐘救不回!台大心臟權威教30分鐘「如何搶命」

2022-12-29

中年失業怎麼辦?年薪280萬被裁員,3個小孩、1間房、2台車,月開銷15萬「每天睜眼都燒錢」...3個轉職忠告
中年失業怎麼辦?年薪280萬被裁員,3個小孩、1間房、2台車,月開銷15萬「每天睜眼都燒錢」...3個轉職忠告

2025-03-05

60歲離職先領勞保老年給付or失業給付?順序一錯「少領25萬」!高齡失業想退休該如何做一文搞懂
60歲離職先領勞保老年給付or失業給付?順序一錯「少領25萬」!高齡失業想退休該如何做一文搞懂

2025-02-21

AI對金融業人員是福還是禍?中階員工恐面臨結構性失業風險...一場攸關飯碗的變革!
AI對金融業人員是福還是禍?中階員工恐面臨結構性失業風險...一場攸關飯碗的變革!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