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心理諮商,有人擔心會被貼上標籤,也有人認為是普通不過的事……,
什麼情況需要心理諮商?諮商心理師與身心科醫師、臨床心理師有何不同?
對有些人來說,尋求心理諮商需要一些勇氣。其實,當情緒困擾影響到日常,就得仰賴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釐清現況、找到方法,就像迷路時願意開口找人問路,才能順利抵達目的地。
台灣有身心科醫師、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以諮詢,那麼該找誰?「如果有診斷、藥物治療的需求,或擔心醫療費,不妨先尋求身心科醫師評估,評估後若有心理治療需求,屆時再轉介給心理師。」看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沈孟筑建議。
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有何不同?「這兩者最大的差別是,臨床心理師可以做精神疾患、腦部心智功能相關等心理衡鑑,此外,沒有太大差異。」沈孟筑說,對於想要諮商的民眾,了解心理師的背景、專長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以及在第一次晤談後,是否還願意繼續諮商,反而更加重要。
正向看待就像學新語文
很多人擔心去諮商,是不是代表「我有問題」?「諮商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沈孟筑進一步說明,例如可以更有效情緒管理、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確立職涯發展等,諮商除了能增進自我覺察,因應目前的困境,也能學習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就像學習一種新的語文能力。現實生活中,每個人也都需要學習新知識、技能,以正向概念去取代「有問題」是比較好的想法,且諮商屬個人私密行為,不需要特意告知他人。
然而,找到適合的心理師是很重要的一環,畢竟,心理諮商是在和心理師建立穩定安全的關係下進行。如果對談感覺不舒適,也許這位心理師與你不適配,可主動提出更換。沈孟筑建議,可從心理師的專長著手,也就是符合自己的困擾,如同「看對醫師、選對科」一樣的道理。一般來說,壓力紓解、情緒管理,多數的心理師都能駕馭;但是面對特殊議題如暴力傷害、親友輕生等,則應尋求有相關專業訓練的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