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主教靈醫會成立的羅東聖母醫院,是蘭陽地區第三大醫院,2022年歡慶創立70周年生日。
就在2022年12月,羅東聖母醫院的遠距醫療中心正式揭牌,主要為其負責的宜蘭縣大同鄉及南澳鄉民眾服務,不但能滿足偏鄉民眾的基本就醫需求,又能降低頻繁進出醫院的感染風險,更省下民眾來往醫院的大筆交通支出。
羅東聖母醫院也在2022年11月,成為邁入第23年的「傑出基金金鑽獎回饋社會公益活動」的受贈單位。
不僅如此,從義大利來台參加聖母醫院70周年活動的天主教靈醫會羅馬總會兩位高層神父,對於聖母醫院遠距醫療中心,結合現有科技、將關懷第一線直接推到偏鄉的做法,印象非常深刻。
遠距醫療不是新鮮事,問題在於如何切合民眾的就醫需求,找到痛點。
那麼,羅東聖母醫院在這方面,究竟做了什麼?
衛福部調整健保給付制度 開啟遠距醫療新空間
根據金鑽獎主辦單位、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說明,隨著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2022年金鑽獎回饋社會公益活動迎來「地方賦能與創生計畫2.0」,在原本內容以外還加上食物銀行。
金鑽獎盼結合投信投顧業者、社會企業及NPO組織,以12家教會醫院為核心,朝向遠距醫療、長照移動、部落創生、社區關懷、校園關懷與食物銀行等面向,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降低城鄉差距與醫療資源不均,創造永續改變。
在遠距醫療上,過去由於法規管制及嚴格遵循安全性,醫療領域在數位轉型的步調緩慢。
然而,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2020年12月公告「全民健康保險遠距醫療給付計畫」,讓山地、離島及偏僻地區民眾,更容易取得專科門診,並落實醫療在地化。
在這個背景下,羅東聖母醫院看到了打造全新偏鄉遠距醫療模式的機會。
第一步:架設遠距衛教平台
聖母醫院智慧醫療副院長林健盛醫師接受《今周刊》訪問時指出,該院的遠距醫療計畫分成四大步驟,但並非坐等需要的病患上門,而是主動出擊。
更特別的是,第一步驟並非外界常常想到的遠距視訊看診,而是「架設遠距衛教平台」。
為什麼?
他說明,政府在宜蘭縣偏鄉建立了許多文化健康站。聖母醫院利用文健站內現有的照服員與網路設備,邀請各方面專家,例如營養師、復健師、醫師、藥師等,上平台分享醫學新知、營養調控、用藥安全與居家保健等相關健康促進議題。
這樣讓前來部落文健站的長者,可以互動學習,以達三高疾病的防治,復健、失智與骨質疏鬆預防等保健。
截至2022年底,聖母醫院已經連線宜蘭縣偏鄉大約31個文健站與據點,近900人在線上互動聽講學習,這個大群組每天熱鬧分享、快樂學習。
第二步:遠距照護系統
林健盛副院長說明,這套模式是希望偏鄉長者透過地方文健站,先熟悉以電視互動,再推進到用手機看病(手機醫療),再來是使用文健站內的量測設備,自行量測血壓、血糖、尿酸、膽固醇等身體指數,數據即時傳回羅東聖母醫院。
院內醫師會判斷數據是否正常,若有異狀可以立即處理、轉介門診或急診(若測量數據達到危急值)。
舉例來說,曾有偏鄉民眾在文健站測量時,被醫院發現數據異常,立即安排下山到醫院看診,當事人才發現自己腸胃道出血,所幸醫院及時處理。
第三步:遠距視訊問診
聖母醫院遠距醫療計畫的第三步驟,是遠距視訊問診。
偏鄉醫療服務,經常會遇到病患的疾病需要次專科、五官精神科的會診,或蜂螫、毒蛇咬傷等緊急狀況,需要緊急會診。
此時都可透過遠距視訊來會診,偏鄉居民不用再舟車勞頓跑到市中心醫院,一樣可以享有多專科醫療服務,充分達到醫療平權的目的。
第四步:特色巡迴健檢
聖母醫院認為,預防重於治療,而大同鄉與南澳鄉居民歷來十大死亡原因都以惡性腫瘤與心血管疾病為首,醫院規劃各部落每年一次健康檢查。
聖母醫院運用AI 12導心電圖、AI眼底鏡、滴血檢測尿酸與膽固醇等,將原先要到醫院才能檢查的儀器全搬到部落,期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偏鄉部落打造健康家園。
靈醫會宗旨:照顧貧病弱勢
林健盛副院長指出,這套遠距醫療模式除了切合宜蘭偏鄉民眾的生活型態,結合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建立的各個文健站,也是要使自己「成為別人的需要」,這樣做起來才能事半功倍。
他也引用德雷莎修女的名言,「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希望聖母醫院秉持天主教靈醫會照顧貧病弱勢的宗旨,更能滿足宜蘭偏鄉民眾的就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