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今(12/23)日受到寒流冷空氣南下,全台急凍尤其清晨特別明顯,中央氣象局指出這波寒流及輻射冷卻影響,會持續到12/25聖誕節,北部及東北部天氣非常寒冷,其他地區早晚非常寒冷,易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
據各地消防局統計,上週光16、17日就接獲121件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救護案,而今日桃園又再傳出2位民眾猝死案件,雖然尚未判定直接與天冷有直接有關,但臨床上觀察只要天氣一變冷心血管疾病、心因性猝死患者也跟著變多。如果事情發生當下,民眾自救要把握3原則。
各縣市均傳出天冷猝死的案例,根據統計,在症狀發生後 2 小時內死亡高達 8-9 成都是心血管疾病所致,心臟內科醫師分析:「心因性猝死原因很多,可以從年紀上簡單做簡易區別,一般來說三十歲以上患者猝死,多數與心肌梗塞、血管堵塞、心臟麻痺有關,比較年輕的族群,則可能與心肌病變、惡性心律不整有關。」
心因性猝死原因多!可從年齡做區別
氣象局連續多日發布「低溫特報」,偏偏天氣一冷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節,什麼樣的條件會被認為是「心因性猝死」?其實根據 WHO 定義為,當在沒有其它潛在致死病因下,因心血管系統問題所導致突然及非預期性的死亡。
心因性猝死因為往往突然發生,且非預期性的特性,帶給社會經濟和家屬心理的重大衝擊。但會引發心因性猝死原因很多,常見如下:
- 冠狀動脈病變:最常見心肌梗塞、狹心症屬於這類
- 心肌症:肥厚性心肌症、擴張型心肌症
- 心肌炎:會導致心臟衰竭、心律不整
- 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等
心因性猝死原因多可從年紀上簡單做為區別,三十歲以上猝死的原因可能偏向心肌梗塞、血管堵塞等,因為血管塞住導致心臟不跳,這時候就會需要趕快把血管打通;如果相對年輕的族群比較可能跟心肌病變有關,例如肥厚性心肌症誘發惡性的心律不整,這時候就會需要趕快電擊,之前某藝人天冷運動突然猝死就類似此狀況。
「舌下含片」不是救命仙丹!家人自救把握三原則
心臟問題若發病未盡快處置,死亡率會隨著時間升高,患者及家屬是有辦法在第一時間自救嗎?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魏丞駿主治醫師坦言:「根據不同的原因可能可以自救的方式也不太一樣,但最常見且有效就是心肺復甦術(CPR) 、保持呼吸道暢通、儘早聯繫救護車,這是最重要有機會救回患者的方式。」
不少心急的家屬可能會拿出舌下含片、或是捶打患者的胸部,恐怕這些不一定有幫助,魏丞駿解釋:「舌下含片只可以暫時緩解心絞痛,但對於救命沒有幫助。如果患者出現心肌梗塞又合併心因性休克,若吃舌下含片會讓血壓掉更低,讓狀況更不佳。」
別再誤解,舌下含片不是緊急救命仙丹,還有些民眾也會誤以為在心臟病發作時可以搥胸、咳嗽,有助於延長生命,但目前其實並沒有科學證據表示這些方式一定有效,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先叫 119 ,並且使用心肺復甦術(CPR)或是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幫助患者恢復心跳。
心肺復甦黃金時間大概只有 30 分鐘,超過 30 分鐘幾乎救不回來,現在醫療比較進步有些會利用葉克膜加上 CPR,如果心肌梗塞趕快通血管,目前看起來狀況有比之前來得有效。
遠離誘發猝死因子!溫差、過勞、不良習慣
心因性猝死致病原因大約跟冠狀動脈、心臟結構問題、心律不整問題,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盡量遠離容易誘發猝死的環境因子:
過冷或溫度變化過大的環境:天氣越冷越多人喜歡泡溫泉,往往冷熱差距越大越容易發病。
長期過勞或心理壓力過大:壓力及其相關情緒障礙會讓心臟產生疾病。
不良生活習慣:像是抽菸、飲酒過量、藥物濫用、缺乏運動者。
另外,魏丞駿呼籲:「在寒流來的時候保暖還是最重要,許多年紀長者很喜歡清晨出門戶外運動,天氣冷時最好不要,最好中午之後再出門活動。添加衣服保暖及禦寒不可少,搭配帽子、手套、圍巾、襪子、包覆性的鞋子等。」
有些人平常早就已經有症狀,但都沒有去看醫生,若能早點就醫早點釐清身體狀況,不要等到急救、這時太嚴重可能就會有危急生命。
※本文授權自Heho健康,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冷死人是真的!研究:天氣冷死亡風險高4-5倍 寒流來別做的三件事
寒流急凍慎防心血管疾病!喝酒、泡熱水、吃大餐暖身反增加風險
碰上這 8 種肚子痛,別以為忍忍就沒事了,很可能是大病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