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尼西林(Penicillin)是第一個抗生素,距今已有超過八十年歷史,然而,抗生素新藥研發不易,加上濫用抗生素的結果,使得細菌愈養愈強!避免抗藥性、預防未來無藥可醫,一次了解抗生素使用方法和禁忌。
「一般常提到的抗生素,主要用來消滅細菌,無法殺死病毒、黴菌、寄生蟲等引起的疾病,如流感、新冠病毒感染,除非病人合併有細菌性肺炎等狀況,才需使用抗生素。」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林邑璁說,雖然臨床上也有針對病毒、黴菌或寄生蟲的抗生素,但這些藥品比起針對細菌的抗生素,就少了許多。
人體一定帶有細菌,只是「它」不一定會作怪。有些人會將抗生素當成消炎藥,不管病情是否需要而胡亂使用,不但對症狀改善毫無幫助,還會讓細菌產生抗藥性,一旦這些細菌作怪了,造成感染症,就可能變得無藥可醫。
劑量、用法都不同
林邑璁說明,抗藥性細菌多數出現在「多重共病」患者身上,病人住院期間,經歷各種侵入性治療,以及在這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法避免的感染症,雖然病人順利度過危機,但體內細菌經過一場場戰役,最後留下來的就是「超級細菌」,當身體免疫力下降,就會再次造成嚴重的感染症。唯有平時慎用抗生素,才不會加重抗藥性細菌產生的狀況。
多數人的用藥原則,是依據醫師開立的處方使用,對此,林邑璁建議,民眾就醫可以多詢問醫師: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和治療天數。通常而言,一般細菌感染很少會用到超過兩周,如果有,一定有明確理由,如骨髓炎、心內膜炎、腹腔內膿瘍或深部組織感染,或是特殊病原菌造成的感染症。
抗生素的用藥原則是:「正確的劑量、固定間隔時間、按時服藥」,不同抗生素有不同劑量和服用方法,唯有讓血液和組織持續有足夠濃度的抗生素,才能將細菌完全消滅,也會減少細菌產生抗藥性以及復發的可能。
臨床上,抗生素的運用相當複雜,林邑璁以尿液中培養出現細菌為例,若病人沒有發燒、解尿疼痛等症狀,針對這種「無症狀的菌尿症」,除了懷孕婦女或是即將接受相關泌尿系統手術,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其他人不需要特別使用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