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大選開票告一段落,幾家歡心、幾家愁,除了候選人情緒激動外,不少支持的選民心情也跟著高漲低落,進而出現生理、心理出狀況,精神科醫師提醒:「選舉症候群在選舉完後更容易顯現,主要是選舉前的希望跟期待不見,這時出現較多負面情緒造成憂鬱、焦慮。」
什麼是「選舉症候群」?
選舉是公民的權益,臨床上不同科別的醫師都會觀察到患者選前焦慮、選後憂鬱,這一類通通被歸類為選舉症候群,亞東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侯德斌表示:「選舉症候群不是一個『疾病和診斷』,屬於一個表現的現象,通常影響時間不長,大部分都屬於輕微不需要就醫。」
只是選後有「選舉症候群」的患者紛紛會跑出來,主要就是因為結果不如預期,失落感也會特別大,侯德斌提到:「通常選舉前患者都是偏向期待、高昂、興奮,但有個正面心理的支持,即使會焦慮困擾也不會因此就醫。」
情緒也會影響心血管疾病表現
但當選舉後回歸現實面,選民過多的期待會轉為失落、悲傷、沮喪,整個人情緒開始更低迷,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郭志東主治醫師也分享遇到過的個案:「有患者支持的候選人沒有當選,導致產生『心碎症候群』,由情緒心理所觸發心血管問題,主要是身體過度分泌交感神經讓心臟不做工。」
從各項數據顯示,選舉後反而是更要關注「選舉症候群」的產生,若出現以下跡象和症狀時,可能要多留意:
影響日常生活 躁動不安
感覺緊張 極度疲累
注意力不集中
易怒
睡眠問題
恐慌症發作
由美國心理學會進行的 2016 年美國壓力調查發現,52% 的美國人指出 2016 年總統大選是他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壓力來源。侯德斌分享:「其實許多患者都知道自己是什麼原因引起,只是要願意前往看診,必須跨出很大的心理門檻,常見都是由家人鼓勵就醫。」
通常精神科醫師臨第一步會依據患者的主訴、進行評估量表,同時依據親友的陳述來作為輔助做綜合評估患者的嚴重程度,主要治療仍是以藥物為主,但若嚴重程度不高調適的能力不錯,醫師則會給予生活上調整、以及心理上調適不一定要用藥。
五大要點避免選舉症候群上身
此外,侯德斌也提醒:「本身已經是身心科就診的患者,產生此問題風險較高,一定穩定接受治療,周遭親友也要多關注、了解,但各個族群不分年齡都有可能出現此問題,所幸選舉症候群對患者影響時間並不會太長。至於該如何選後仍受到選舉症候群影響,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減少新聞資訊量
注重日常生活中
專注在你能控制的事情
關注在個人人際關係
減少喝酒、藥物負面控制情緒的方式
選舉是人民需要關注的議題,但當關注過頭會干擾到情緒、睡眠、飲食、運動,減少頻率適度紓壓,若心理始終無法調適,還是有嚴重失落感,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本文授權自Heho,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留意長輩健康警訊,3 分鐘檢測是否肌肉流失! 營養師:熟齡顧體力最推這食物
選舉前後血壓飆高、心跳加快怎麼辦!心臟內科醫師籲這族群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