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五○%民眾,一生至少會有一次痔瘡困擾!但大部分患者寧願置之不理,以致病情日漸惡化。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表示,當身體出現警訊,一定要尋求專科醫師診治,確認其原因。
痔瘡是肛門裡特有的組織結構,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外科部副主任葉重宏說明,痔瘡組織應稱為肛門軟墊(anal cushions),此軟墊覆蓋在肛門括約肌上,與括約肌一起提供肛門很好的緩衝保護,協助肛門能完美控制糞便,是避免腸液漏出的重要屏障。
然而,肛門軟墊會隨年齡增長或久坐久站、便祕、慢性腹瀉等因素,使得肛門軟墊變得鬆脫、充血腫脹,甚至往外滑出,進而出現肛門癢、疼痛、出血、脫出等不適症狀,也就是俗稱的「痔瘡」。
搞懂痔瘡分級 再對症治療
痔瘡組織以齒狀線為界,在齒狀線以內稱「內痔」,在齒狀線以外稱「外痔」,若內外痔同時出現症狀就稱為「混合痔」發作。至於哪種痔瘡較嚴重?葉重宏表示,端看病人不適症狀而定,通常外痔的不適感較多,急性發作時,可能會腫痛到坐立難安。
內痔最常見症狀是排便出血,可分四個等級。第一級,排便時會出血;第二級,排便時痔瘡組織會脫出,解便後會自動縮回;第三級,排便時痔瘡組織會脫出,解便後須用手推回;第四級,痔瘡組織下垂到肛門口外,無法用手指回推。外痔則是肛門疼痛、搔癢,肛門口會摸到一塊,甚至是一圈肉。
此外,別認為痔瘡症狀只會單一點發作,因痔瘡組織是指從直腸柱狀上皮過渡到肛門的扁平上皮組織,亦即整段扁平上皮組織都可能出現痔瘡症狀。
該如何判斷痔瘡的嚴重程度?透過視診、肛門指診、肛門鏡檢查即可確認。葉重宏提醒,「出血也有可能是罹患大腸直腸相關腫瘤,若有解便出血現象,一定要尋求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診治,必要時透過大腸鏡釐清出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