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涼,冬天的腳步也近了,許多民眾喜歡相約去吃羊肉爐或是薑母鴨進補,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醫師也提醒,本身肝有問題的人更要特別注意。
一名罹患酒精性肝炎的60多歲男性,冬天常和朋友相約吃羊肉爐,沒想到某天肝昏迷暈倒家中,緊急送醫才發現攝取過量高蛋白;還有一名47歲男性本身有肝硬化,居然在喝完雞湯後吐血,送醫後判斷是靜脈瘤出血。
秋冬進補要注意 補錯腸胃恐失血
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醫師好辣》的影片中提醒,有肝硬化或是肝臟比較不好的人,在冬天天氣冷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時候血管壓力會上升,容易破裂出血」。
他分享曾遇過一名47歲男性患有肝硬化,平時都有定期追蹤,但有次冬天喝完媽媽替他燉補的人蔘雞湯後,出現胸悶、冒冷汗狀況,後來更大量吐血,在急診室吐血情況更嚴重到「嘴巴一張開就會吐血」。
醫師解釋此狀況為「靜脈瘤出血」,一般是說流血,但其實像是噴血,就像血柱一樣狂噴。醫師也提到,因為人蔘反而會讓血壓上升,是在氣虛的時候才比較適合食用。
吃羊肉爐配酒暖身 竟重度肝昏迷
胃腸肝膽科醫師張振榕在《健康2.0》影片分享,曾有酒精性肝炎的病患,本身就愛喝酒,冬令進補更會相約朋友一邊喝酒一邊吃羊肉爐。
某天他吃完後,回家倒頭就睡,隔天中午家人發現不管怎麼樣都叫不醒他,送醫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前一晚吃過多羊肉爐,攝取過量的高蛋白質才產生肝昏迷。
肝硬化有哪些症狀?預防方式有哪些?
根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網站提供的衛教資訊,肝硬化早期症狀有:感冒、軟弱、疲倦無力、厭食、消化不良,有時會合併腸胃道的問題如:便秘、腹瀉、腹脹、噁心、嘔吐及伴隨右上腹部疼痛。
晚期症狀則為:腹水、黃疸、下肢水腫、腹壁靜脈曲張、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肝性腦病變、蜘蛛狀血管瘤(俗稱蜘蛛痣),有時也會有紅斑(或稱硃砂掌或肝掌)。
- 預防方式:
1. 多休息:可限制身體的需求及增加肝臟的血液供應
2. 補充營養:採取適當均衡飲食
3. B型肝炎帶原者須定期做追蹤檢查
4. 避免長期酗酒
5. 保持身心愉快避免熬夜勞累
6. 如有身體不適,須就醫治療,勿亂服成藥或迷信偏方
- 飲食治療:
1. 採「適當蛋白質」、「高熱量」、「低脂肪」之飲食:儘量以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為主如:雞蛋、牛奶、瘦肉,乳酪奶酥不宜多吃。
2. 禁止酒精攝取
3. 補充綜合維他命
4. 減少使用含鈉調味品:鹽、烏醋、豆瓣醬、味精、醬油、番茄醬、沙茶醬、味增。
5. 避免加鹽製成的加工品及醃製食品:鹹麵包、洋芋片、鹹蛋、皮蛋、泡菜、醃肉、臘腸、豆腐乳、醬菜、榨菜、冷凍蔬菜等。
何謂食道靜脈瘤?
馬偕醫院衛教資訊顯示,食道靜脈瘤是門脈高壓疾病的併發症,而在台灣,最常見的原因是肝硬化。肝硬化後,血液無法順利由肝臟血流系統回到心臟,只好另闢新通道,其中一條通道便是從胃部往上經食道的靜脈,會使靜脈薄壁膨脹曲張宛如腫瘤,這就是食道靜脈瘤,也叫作食道靜脈曲張。
食道靜脈瘤出血會有那些症狀?如何預防?
大部分肝硬化病人終其一生會產生食道靜脈瘤,而以胃鏡可以觀察到食道靜脈瘤,故有肝硬化的病患應該要作胃鏡檢查。
通常在出血前,病人多無警兆。大部份的人會突然吐血、解血便、黑便、心跳加速、血壓下降、暈眩甚至昏迷。
食道靜脈瘤因為肝硬化引起,而肝硬化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感染如B、C型病毒肝炎或是飲酒過量,造成慢性肝炎所致。可以由注射B型肝炎疫苗,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飲酒過量,來預防肝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