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一顆維他命比美國貴3倍!關稅抽30%竟比香菸更高?台灣保健品千億市場背後亂象解析

一顆維他命比美國貴3倍!關稅抽30%竟比香菸更高?台灣保健品千億市場背後亂象解析
保健品是最夯的市場,但也缺乏嚴格管理,消費者購買前要做足功課,才不會花錢又傷了身體。

2022-09-14 09:29

疫情下,健康意識更抬頭,加上3C使用頻繁導致對視力保健的需求提高,以及戶外活動增加引發對營養及肌肉關節保健的追求,一舉把台灣保健品市場產值推上高峰;但台灣市場亂象頻傳,價差大,廠商水準良莠不齊,你吃對保健品了嗎?你吃貴了嗎?

你吃的保健品有沒有對症下藥?有沒有小綠人標章?

管理好這個市場,提高研發能力,強化健康意識,就會讓國人愈來愈健康。

 

8月底,疫情趨緩,全球國境漸開,美國舊金山灣里奇蒙市內的沃爾瑪(Walmart),店內的維他命專櫃前面,已經有不少華人臉孔駐足,還以中文小聲地在細心比價;一位女性消費者拿起一瓶善存女性綜合維他命,標價18.48美元,換算每顆維他命大約新台幣2.8元。

 

同一時間,回到台北市西門町的藥妝店裡,同一款的維他命換算下來,每顆要價台幣大約6.9元,是美國沃爾瑪架上的2.5倍,一瓶2百顆錠裝的維他命買下來,就差了8百多元。

 

同樣的,美國另一大維他命品牌萊萃美(Nature Made)5百毫克的鈣片,在美國架上每顆只賣新台幣3.6元,但飛越太平洋來到了台灣本土電商,就變成了4.6元,是美國的1.3倍。

 

2021年台灣前10 大熱賣膳食補充劑

 

價差:約1.5到3倍不等

出國搶買維他命成「必走行程」

 

大約1.5倍到3倍不等的價差,幾乎存在國內販售的許多保健品上,台灣人似乎也逐漸習慣了這種「台灣比美國貴2、3倍」的現況,因此在疫情前只要出國,到藥妝店採買維他命,甚至幫親友一起買,幾乎是許多人的「必走行程」。

 

但疫情打亂了國人的出國計畫,也讓國內保健品市場大幅成長,「加上在病毒威脅下,國人對強化免疫功能的保健品需求大幅提高,因此這36年來,台灣保健品線上加線下的通路,幾乎連年都有二位數以上成長率,成為疫情下的受益產業。」對國內零售通路研究甚深的台灣尼爾森愛科負責人洪恒隆說。

 

事實上,不用市調機構證明,一般民眾如果仔細感受,從電視廣告、無所不在的置入行銷,到網路廣告、甚至公車廣告,「益生菌」、「葉黃素」、「降血脂、血糖」、「降體脂肪」等各種關鍵字就會不斷跳出來,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周遭。

 

趨勢:四大動力推升市場成長

疫情助陣   每人平均花費7千元 

 

國內保健品市場究竟有多大?有別於市調機構從零售通路端的調查,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簡稱食品所)透過產業鏈的資料研究,估算2021年台灣的保健品市場規模為1608億元,鑽研保健品產業的食品所資深研究員陳麗婷認為,健康趨勢抬頭、疫情助陣、3C使用頻繁導致對視力保健的需求提高,以及戶外活動增加引發對營養及肌肉關節保健的追求,可說是推進台灣保健品市場持續成長的四大動力。

 

但是食品所也強調,這裡的估算包含「膳食補充劑」與「傳統食品型態」,前者包含一般人所認知的維他命等保健品,後者的涵蓋範圍更廣,許多有功能性的食品都包括在內,例如這幾年許多品牌砸下不少廣告預算的「滴雞精」也是其一。

 

事實上,「保健品」是個泛稱,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其中只有「健康食品」必須取得衛福部食藥署的「小綠人」認證,具有嚴謹的規範;除此之外,只能以大眾的共識認定來稱之,因此各家研究機構的數字就有不同,例如「財團法人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的估計,2021年保健品產值約為951億元,就有差距。

 

 

無論如何,台灣的保健品市場直扣1千億元大關,應該已是事實,面對這個幾乎已經成為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必需品」,若以食品所估計的1千6百億元計算,等於平均每個人每年花費將近7千元在保健品上,這個數字,已經是主計總處統計每人每年花在「衣著鞋襪及服飾用品」上的三分之一多。

 

但是如果能彌平台灣、美國之間的價差,這筆7千元的開銷,國人是不是可以用2千多元的價格,就得到一樣的保健功能?

 

關稅

 

根源:關稅30%是價差元凶?

關務署稱:降稅未必降價

 

首先來看看造成價差背後可能形成的原因,究其根源,高達30%的關稅肯定是原因之一。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的關稅規定,「錠劑、膠囊狀食物製品」項目的關稅稅率是30%。30%的關稅高不高呢?如果說連對身體健康有所危害的香菸,關稅只有27%,再看過往常被認定因為高關稅,招致進口價格太高的汽車,關稅也不過17.5%,保健品被課以30%的進口關稅,絕對不算低。

 

這個關乎民生必需的保健品,為什麼會訂定如此高的關稅?稅率有無調降的空間?根據關務署企劃科科長江顯和表示,大部分的保健食品關稅的確訂在30%,這是2002年台灣正式入會世界貿易組織(WTO)時談判的結果,至今20年來都沒有調整過;最近5年內雖然有進口商提出降稅的建議,但建議送到經濟部後,還是以「維護國內產業發展」為由,最後沒有調降。

 

財政部說,若要調降關稅稅率,需要撰寫「國庫稅損(收)評估報告」,通常檢核該商品的主管機關會考慮兩項影響,一是「高關稅能否促進(保護)國內產業發展」,另一是「調降後是否將價差回饋給消費者」。

 

財政部舉例,2011年時嬰兒奶粉的關稅原本是5%,也是在消費者反映過高的情況下調降為2.5%,但最後進口商以「一罐嬰兒奶粉只有3百多元,調降2.5%大約7、8元,消費者無感」為由,沒有降價。

 

換言之,根據財政部的解釋,即使調降關稅,也未必能夠讓國內進口的保健品因此降價。

 

財政部的回覆是否能讓人滿意?首先來看降低關稅可能造成國庫損失這個議題,或許可以從另一角度解讀。

 

好市多

好市多是強勢通路,只要上架幾乎就是銷售保證,它的藥房專櫃是許多保健品搶破頭想要進駐的一級戰區。(攝影/劉咸昌)

 

繞道:消費者自尋出路

蝦皮、好市多保健品賣翻天

 

如果打開手機上的「蝦皮購物」的App,輸入關鍵字「善存女性綜合維他命」,立即搜尋到的賣家多達458家,如果只輸入「維他命」,更是多到超過1千家以上,難以計數;而且進一步點閱進去,許多賣家的網頁上不乏「美國代購」、「加拿大代購」的醒目字眼。

 

這個現象凸顯了最直接的市場供需:如此為數眾多的賣家,就意味著市場需求有多強大。換言之,當價差如此之大,消費者自然馬上轉戰到代購業者的身上,蝦皮上的賣家如此之多,就是最好的證明。

 

還有一個消費者遇到價差另謀出路的通路,那就是Costco好市多。

 

好市多不似一般的量販店,它以精準選品為主要特色,尤其是挑選進口保健品,一旦被它選中、加上好市多堅持低毛利,壓低價格,據了解在疫情期間,台灣消費者狂掃維他命,櫃位幾乎來不及補貨。

 

「維他命確實一直是好市多業績非常好的商品。」好市多亞太區總裁張嗣漢曾經證實。保健品只要能上好市多的架,幾乎就是銷售保證,台灣人熟悉的威德(Weider)益生菌,就在好市多賣到成為銷售王(詳另文)。

 

「在網路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彈性變大,想要藉由關稅來維持國庫稅收的難度愈來愈高。」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說。換句話說,當關稅高、價格高,消費者自然就會立刻尋求代購等其他管道,而國庫因此少收的稅收,難以估計。

 

30大保健品品牌銷售額

 

蝦皮

蝦皮上的維他命賣家何其多?但其中真偽不明,也讓國人健康蒙上陰影。(攝影/吳東岳)

 

反制:防堵國庫破口

海關從嚴  跨海網購iHerb退出台灣

 

根據目前跨國網購規範,個人的進口郵包物品,完稅價格在新台幣2千元以內者,可在半年內享有6次免徵關稅、貨物稅及營業稅,這也是蝦皮上的維他命賣到如此暢旺的原因。

 

財政部當然察覺這個國庫破口的「渠道」,並且著手極力防堵;因此從去年開始,許多跨海銷售的進口保健品品牌都驚覺,財政部查緝網購貨品的力道變嚴格了。例如美國一家知名的保健品電商平台「iHerb」,就因為許多消費者抱怨貨品被卡在海關過久,甚至被要求補稅等,最後宣布退出台灣市場,不再接受郵寄到台灣的訂單。

 

iHerb不是小店家,這個平台上囊括數千種各品牌的保健品,而且郵寄速度又快又便宜,因此當它決定退出台灣市場的消息一出,網路河道上一片哀號。有媒體曾估算過,iHerb的台灣會員可能高達十萬人,這個數據雖然未經官方證實,但已足見價差問題對台灣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程度。

 

其次,財政部以上次嬰兒奶粉降稅2.5個百分點的例子,證明「降稅不見得能降價」,但保健品關稅高達30%,調降空間遠比嬰兒奶粉的5%稅率大很多,如果一口氣調降10個百分點、甚至20個百分點,對價格影響絕對不只一點點。

 

再者,更重要的是,保健品的平均價格大約都在1千元以上,甚至不乏一瓶3、5千元的高單價商品,關稅一調降可能差到數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消費者肯定會「很有感」。

 

此外,如今行政院設有「物價聯合查緝小組」,若保健品的關稅調降,進口商有沒有據實反映在價格上,答案應該會很清楚。

 

至於高關稅的另一目的,是「促進國內產業發展」,這點確實非常符合目前國內的產業現狀。生技業蓬勃發展,尤其比起新藥研發,生產保健品的毛利率高、營收穩定,幾乎成了許多公司營運「打底」的重要來源。

 

「佳格、葡萄王、大江生醫、晨暉等,都是台灣保健品生產優良廠商。」食品所陳麗婷給予肯定。

 

不只生技公司,保健品的高獲利讓許多非生技的行業都眼紅,不惜跨界搶灘,甚至因為賣太好而反客為主,成為公司轉虧為盈的金雞母。例如民視電視台推出的自營品牌「娘家」(詳另文),就因為表現太出色,引發一堆電視台紛紛投入這場保健品大戰。

 

保健品概念股

 

迷思:國人偏好國外品牌

本土品牌靠電視、廣播異軍突起

 

抱著「有吃有保庇」的心理,台灣人愛吃保健品不是新聞,而且即使高關稅,但國人愛吃國外品牌恐怕仍勝過本土品牌,以《今周刊》統計前30大保健品牌來看,國外、國內品牌占比約為45比55,但這還不包括不少的消費者拐彎透過蝦皮、網路代購等其他管道,購買國外知名的保健品牌,例如善存、萊萃美、LAC等,如果一併加總進來,國外品牌應該會略勝國內品牌一籌。

 

當然,近年來台灣國內品牌也力爭上游搶下好成績,除了娘家之外,盤據尼爾森愛科的排行榜第二名「得麗」,或許外界有些陌生,但如果到中南部,不少高齡消費者,對它的明星產品鈣粉、魚油可能都很熟悉。

 

得麗是目前全台共17個廣播網、微微笑廣播電台的負責人、被稱為「廣播奇人」的石川所經營的保健品牌,透過廣播強力放送,將保健品賣到全台灣,也賣出驚人的成績。

 

還有直銷產業,並未在這次的統計範圍內,但直銷業販售的保健品,也是國內保健品非常重要的通路之一,例如葡眾旗下的產品,每年就賣出近百億元的亮眼數字,也是個中好手。

 

若就成分而言,除了長銷品維他命B、C及綜合維他命外,近年最夯的,莫過於保護腸道或改善過敏的「益生菌」;另外,因3C產品造成視力退化而買氣猛升的葉黃素,以及疫情下民眾追求提升免疫力所對應的牛樟芝相關產品,也均見異軍突起,成為國人新歡。

 

這是一個幾乎已經成為紅海的半成熟市場,高速的成長、高額的產值,加上高毛利率,誘使許多人都想跳進來分食一杯羹。但,這也是最亂的市場,從上游來源的取得、生產製造,到廣告行銷,中規中矩品質優良的廠商很多,但每天在電視上大打廣告、看似知名度、銷售都節節攀高,私底下經常接獲地方衛生局因為各種規定不合格而開罰的「黑名單」廠商,卻也不在少數。

 

亂象:黑名單廠商橫行

主管機關罰金比不上銷售紅盤數字

 

但由於對各保健品生產工廠、以及在有線電視上主打的廣告是否誇大不實等查緝工作,屬於各地地方衛生局的職權範圍,因此許多民眾常會不知道,原來經常打開電視廣告打得超凶的知名藥品,其實私底下竟然是衛福部的「罰單大王」。

 

「例如有一家藥廠,在各電視台經常買下長時段的藥品廣告,開頭就是宣稱療效,但其實根本沒有取得合格認證,但這段廣告幾乎每天打開電視都看得到,就是收罰單最凶的藥廠。」一位優良保健品商說。

 

只是,主管機關的罰金遠遠比不上銷售開紅盤的數字,因此廠商繼續違規,便宜行事。

 

保健品是吃進肚子的東西,最需要被嚴格把關,如果主管機關的衛福部食藥署能進一步成立專區,不只廣告誇大不實,連同所有製程、工廠環境不潔等各種裁罰案集結整理,供民眾購買保健品前,能先上網搜索檢閱,甚至定期公布黑名單,相信遠比幾十萬、百萬元的裁罰金更具威嚇效果,也才能做到真正為民眾的身體健康安全把關。

 

小綠人

延伸閱讀
居家保健品備起來! 醫生提醒: 好吸收很重要
居家保健品備起來! 醫生提醒: 好吸收很重要

2022-06-10

大江擬收購NewAge猶他廠在美製造 創台灣保健品併購美國首例
大江擬收購NewAge猶他廠在美製造 創台灣保健品併購美國首例

2021-07-13

好市多保健品「顧可飛」塑化劑超標 好市多及代理商應賠207萬
好市多保健品「顧可飛」塑化劑超標 好市多及代理商應賠207萬

2021-06-12

25%關稅 台灣衝擊全剖析
25%關稅 台灣衝擊全剖析

2019-05-15

咦!保健品術前要停?
咦!保健品術前要停?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