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因醫療緊縮而影響慢性病患就診,但幾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在治療「未來」,而非現在。
這是一個減少風險的概念,需要透過「多溝通」與「倡導健康生活餘命」來提高國人的病識感。
疫情期間,病人擔心到院看診可能染疫,但這卻助長慢性病的病情加重,甚至演變成不可逆的健康傷害。
美國統計因COVID-19疫情期間額外死亡數發現,非染疫死亡的年長者人數也在上升,主因即為因COVID-19醫療資源的挪用,擠壓到其他病患的治療,如在疫情高峰期,台大醫院將三成病房做為COVID-19專責病房,導致一般病房床數有限,間接影響原本需住院的病人其治療規畫。
另外,部分有慢性病的長者也因害怕染疫不敢就醫,讓原本應持續的治療中斷。我有個病人患有糖尿病,一整年沒回診,以前糖化血色素大多六%,現在變十二%,藥也是斷斷續續地吃。有些病患是三高沒處理好,最後中風了。所以應呼籲長者別輕忽慢性病,該回診時就要回診,口服藥可請家人代領或利用視訊看診。
關於慢性病就診,老年醫學科也提供更方便且全面性的管道。因年長者易出現共病問題,常須奔波不同科別看診,此時老年醫學科的「整合門診」就能提供整合性醫療,只要符合評估標準,就能在整合門診獲得一站式服務,免去四處拿藥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