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有五十八個國家通報猴痘病例,其中包含新加坡的本土案例、台灣的境外移入,猴痘有可能本土大流行嗎?過去注射的天花疫苗是否還存有抗體?又該如何治療與預防。
感染猴痘病毒到發病,潛伏期短為五天,長至二十一天,如此一來,當猴痘在國際間持續流行,台灣境外移入案例勢必會愈來愈多,畢竟,入境居家檢疫天數若要二十一天之久,實際執行有一定難度。
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表示,感染猴痘後的第二周,就會出現發燒、疲倦、皮膚病灶,如皮疹、丘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當皮膚出現皮疹時就具有傳染力,而傳染力最強的時候則是在水泡、膿疱等階段。「以往,猴痘感染後症狀比較偏全身性,從臉部開始擴散到軀幹、四肢,四肢又比軀幹更加明顯,但今年五月的歐洲案例,其症狀比較偏局部性,且多半出現在生殖器或會陰部。」
屬「人畜共通」傳染病
猴痘(Monkeypox virus)最早是在一九五八年時,從研究用的猴子身上發現,首次發現個案,則是一九七○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九歲小男孩。
猴痘是由靈長類動物和齧齒動物如松鼠、非洲的巨鼠等傳播給人,是屬人畜共通傳染病。其感染途徑主要是「密切接觸」,如接觸到感染猴痘的動物或人的血液、體液、黏膜、飛沫或習慣多重性伴侶者,但目前尚未確定會經由精液傳染,雖然精液能測得到猴痘的病毒量,楊家瑞進一步說明,主要還是在性行為過程中,近距離接觸感染者的水泡、膿疱破掉後的體液而感染。換句話說,要預防猴痘,透過「保險套」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