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委會都會公布「台灣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排名」,若看到喜愛的蔬果榜上有名,難免心驚驚。
其實只要做好、做足蔬果清洗術,就能減少農藥殘留的風險。
農藥可用來防治害蟲、病菌、雜草等危害,還可用於調節農林作物生長,更是目前用於保護作物的方法之一,但不要因此認為農藥一定會殘留在作物上。其實從噴施農藥的那一瞬間起,農藥就會在環境中不斷消散、分解。
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顏瑞泓表示,根據田間殘留資料,可估算理想的「安全採收期」,在這個階段不能再使用相同的農藥。或許農民採收時,作物仍有些許的農藥殘留量,但只要符合「農藥殘留容許量」,食用上並不會危害身體健康。
許多人認為只要有「有機農產品標章」,就沒有農藥殘留問題。「事實上,有機農產品標章是指不能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但仍可使用自然農藥防治來保護作物,並不代表沒有農藥殘留。」顏瑞泓說,採用「三章一Q」食材,不論是有機農產品標章、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CAS)或產銷履歷農產品(TAP),最大優點皆是可透過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查詢到生產者、農產品相關資訊。
至於進口蔬果是否含有較多農藥?事實上,進口農產品同樣也要符合國內的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並無較多或較少農藥殘留的問題。
清洗前 先了解農藥種類
前述提及使用農藥的各種目的,「若以清洗蔬果的角度來看,只要簡單了解農藥的作用方式即可。」顏瑞泓進一步解釋,農藥可分為系統性與接觸性兩種。系統性農藥,是經由植物吸收進入植物內部達成作用目的;接觸性農藥,則是直接噴灑於作物表面。兩者皆透過「清洗、儲放、加熱」三大法寶,就能去除殘留農藥。
清洗蔬果看似麻煩,其實只要花三至五分鐘以物理方式清洗,即以「流動水」搭配軟毛刷或指腹搓洗,就可以有效清除農藥、微生物、灰塵等,而不同農產品各自有適合的洗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