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康復後,短期內雖不會有再次染疫風險,卻聽說會殘留疲倦、頭痛、腦霧後遺症,這些不適症狀是否真如傳說中嚴重,甚至揮之不去?
本土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已超過兩百萬人,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表示,根據抽驗的結果,這波染的病毒株大多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最新資料指出,首次感染Omicron BA.2的人,每十二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會出現「長期新冠」症狀(Long COVID,下稱長新冠),比起BA.1的每十五個人就有一人來得高許多。
該如何定義長新冠?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提到,長新冠症狀通常在發病後三個月內出現,至少會持續兩個月,且此症狀無法透過其他診斷解釋。
長新冠症狀 達一兩百種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莊泓叡進一步說明,長新冠有點類似慢性疲勞症候群,其症狀表現多元,常見有疲倦(三○%至五○%)、頭痛(三○%至四○%)、腦霧(一○%至三○%)等約一兩百種;其中,又以女性、肥胖、共病多、重症患者較容易發生,值得慶幸的是,完整疫苗接種者的風險會來得低一些。
「明明沒做什麼事,卻覺得疲累。」莊泓叡指出,力不從心的「疲倦感」正是長新冠常見典型症狀;不過,他也強調,這不是新冠病毒專有的問題,有些人罹患流感等病毒性感染,康復後也會有相同困擾。
然而,目前臨床上對於疲倦並沒有特定治療方式,唯有「調整『生活的節律』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莊泓叡舉例,很多人會認為「運動訓練」才是改善疲倦最好的方式,於是不管自身的狀況如何,卯起來訓練體能,隔天反而癱在床上,無法進行日常活動。
他解釋,「事實上,我們並不會建議,每位康復者一定要做足體能鍛鍊,而是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律,不要累過頭才是最重要的。」此外,輕症與中重症康復後的疲倦有其差異性,中重症康復者才需要強調呼吸、心肺及肌肉等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