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全台有10%民眾處疾病等級壓力,女性尤占2-3 跟著中醫這樣做 遠離「焦慮症」上身

全台有10%民眾處疾病等級壓力,女性尤占2-3 跟著中醫這樣做  遠離「焦慮症」上身

2022-03-16 15:31

學業、家庭、事業…,加上疫情攪亂生活步調,許多民眾因壓力誘發焦慮症發作,若選擇忽視或拖延治療,病程恐更劇,快跟著中醫師調理身體,恢復心情愉快的人生。

現代人面臨諸多壓力,可能是升學考試、事業不順、戀愛問題,或是婚姻、家庭不和引起的壓力,若持續積累無法釋放,常常會陷入長期焦慮與不安,導致身心疾病。

 

二十一歲的陳同學原在國外念書,因新冠疫情回台灣,長期日夜顛倒的線上課程,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後續更出現頭暈、心悸、胸悶、失眠及莫名的緊張感,西醫專科檢查均無異狀。

 

二十七歲的梁小姐換工作後,出現胸悶痛、呼吸喘促、心跳加速、心悸與持續性疲憊感,急診檢查心臟無異狀,給藥後改善了,但其他症狀仍持續影響生活。這些案例在門診中並不少見,陳同學與梁小姐服用中藥治療後逐漸好轉,雖仍有緊張的情緒或心悸,但不適程度大幅減少。

 

穴位

 

「七情」過激導致病證

找出病因、循序治療佳

 

焦慮」是人類常見的情緒之一。面對壓力時,會產生暫時性緊張、害怕、心跳加速、手抖、掌心出汗等正常生理反應,當焦慮持續發生或惡化,且對身體、心理造成不適,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時,就變成大問題了。

 

前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李宇宙推估,焦慮症的終身盛行率(一生當中可能罹病的機率)約十五到三○%,台灣約有一○%民眾處於疾病等級的焦慮狀態。依流行病學研究,焦慮症的性別比率,女性約占三分之二。

 

中醫並無「焦慮」的病證名稱,若以症狀而論,焦慮屬心悸(包含驚悸、怔忡)、善驚或是鬱症的範疇。中醫十分重視情志變化引起的致病情況,情志變化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稱之為「七情」,是臟腑機能活動的表現。七情過激會影響五臟六腑,使氣血逆亂,導致各種病證發生。

 

據《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也。」《靈樞.口問篇》:「悲哀憂愁則心動,五臟六腑皆搖。」都指出焦慮症的病因多為情志不順遂,除了心情受影響,也會影響臟腑而引起不適。

 

焦慮起初多由外在壓力引起情志抑鬱、肝失條達,疏泄不利而引起肝氣鬱結;或是憂思過度,傷及心脾導致血虛所致。當病程日久,下耗肝腎的陰液與血液;肝腎陰血虧損不能向上滋養於心,心陰亦虧損而化熱,擾亂心神;氣機鬱結,導致血液流通不暢,而出現血瘀阻滯的黯紫瘀斑。

 

常見的中醫虛證如下:

 

一、肝鬱脾虛型:情緒低落、抑鬱煩躁、頭暈、胸脅脹痛、胃脘及腹部脹滿、食欲不佳、解便稀軟等。

 

二、脾血虛型:思慮偏多、心悸、身體無力、頭暈健忘、失眠多夢、腹脹滿、飲食少、面色萎黃、掌心血色淡等。

 

三、心膽氣虛型:心悸、膽怯、驚嚇、坐臥不安、精神恍惚、倦怠乏力、失眠多夢、半夜驚醒等。

 

四、腎陰虛型:驚悸多疑、心煩易怒、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少寐多夢、手足心熱、口乾口苦等。

 

常見的中醫實證如下:

 

一、痰熱擾心型: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心煩意亂、頭暈頭痛、口乾口苦等。

 

二、血瘀阻滯型:心悸怔忡、煩躁多疑、心痛、頭痛、胸悶不舒暢、嘴唇指甲青紫、舌黯紫有瘀斑等。

 

中醫治療著重於整體調養,而非抑制病症,協調整體的氣血臟腑平衡,依個人辨證選擇相應的內服中藥。對於情緒起伏劇烈、承受較大壓力的焦慮,著重「疏肝」;對易受驚嚇、心悸、胸悶、心神不寧的焦慮,著重「鎮靜、安神」;對頭暈、貧血、失眠的焦慮,則著重「補氣血、養心」,有不同的治療法則。

 

吳淳惠

 

延伸閱讀
年終到手別只顧著花! 1/5先犒賞自己,剩下的「這樣做」才能減輕退休壓力
年終到手別只顧著花! 1/5先犒賞自己,剩下的「這樣做」才能減輕退休壓力

2022-01-10

過度擔心、焦慮、害怕,可能是焦慮症!退休後「搞操煩」要注意
過度擔心、焦慮、害怕,可能是焦慮症!退休後「搞操煩」要注意

2020-03-19

罹患「焦慮症」不知  恐變「憂鬱症」纏身
罹患「焦慮症」不知 恐變「憂鬱症」纏身

2020-01-15

怎麼按摩都沒效?當心肩頸緊繃是焦慮症惹的禍
怎麼按摩都沒效?當心肩頸緊繃是焦慮症惹的禍

2017-12-20

七情六慾正在影響你的決定
七情六慾正在影響你的決定

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