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他人捐贈的人體主動脈,移植到有需要的病人身上,不僅闖過極低的成功門檻,在新環境還能順利長成氣管,讓原來身在加護病房、必須要呼吸器或葉克膜才能維生的病人,最後得以健康出院,正常走路,這可能嗎?
台大醫院就做到了。
由台大外科部陳晉興教授領導的氣管移植團隊宣布,去年4月完成了亞洲首例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手術,也是世界第一個利用此方法治療結核性氣管病變成功的案例。
氣管移植工程浩大 橫跨器官移植、自動化、力學、材料、幹細胞、醫學倫理等專業
根據台大醫院昨(28)日發表的聲明及記者會內容,「氣管移植」被視為是移植醫學領域的最後一項重大挑戰。
由胸腔外科陳晉興教授領導的氣管移植團隊,在本院及科技部再生醫學科技發展計畫的支持下,結合器官移植、自動化、力學、材料、幹細胞、醫學倫理領域等高度互補性的教授與醫師團隊,一同為製作仿生氣管的理想而努力,近年來已順利完成25例小動物及6例大動物組織工程氣管移植的動物實驗。
▲台大胸腔外科教授陳晉興說明成果。
切除長段氣管病變 是全球胸腔醫學高難度挑戰
切除長段氣管病變或狹窄,必須進行氣管移植或重建手術,至今仍然是全球胸腔醫學最困難的挑戰之一。
世界各國團隊過去以幹細胞組織工程技術研發的仿生氣管,植入病患體內後發生許多併發症,鮮少成功。
直到2018年法國馬丁那(Emmanuel Martinod)醫師團隊利用大體捐贈的主動脈,冷凍於零下80度、解凍後植入病患體內,同時以訂製的氣管支架維持形狀,避免主動脈塌陷,此方法捐贈者及受贈者的血型不必相符,且不需使用抗排斥藥物。
接受移植的13位病患(癌症為主),有12位存活超過三個月,而植入的主動脈後來成功再生出氣管黏膜及軟骨,成為真正的氣管,此方法堪稱是組織工程氣管移植史上的重大突破。
台大病患入院治療後出院 惟支架滑脫 再度入院急救
台大醫院說明,44歲的男性病患范先生,因結核性氣管病變引發5公分長之氣管嚴重狹窄及呼吸困難。先接受氣管支架置放後順利出院。
惟同年3月時因支架滑脫,引發呼吸衰竭,被插管後送到臺大醫院急救。
他在緊急氣切後於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所幸於2021年4月19日獲得主動脈捐贈,在葉克膜支持下進行病變切除及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
他術後恢復順利,於6月24日出院。
▲氣管移植病友范先生。
亞洲第一個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成功案例
范先生表示,他已經回復正常生活及運動,早晚各走三公里,呼吸順暢。這個病例是法國馬丁那團隊以外,亞洲第一個以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成功,也是世界第一個利用此方法治療結核性氣管病變成功的案例。
台大醫院指出,國人因為氣切或結核病造成氣管發炎者不在少數,也有因為癌症造成的氣管病變,過去只能裝氣管支架,但容易有滑脫問題,使生命再度陷入危險。
國外也有利用此技術,治療因新冠肺炎造成的氣管後遺症,讓未來因為氣管病變的患者可以有更多續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