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項身體數值可能比每天關心體重更重要,它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相關,若不加以注意,未來可能會發生心絞痛、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與猝死等風險,它就是「壞膽固醇」。
台北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重症加護內科主任、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黃柏勳指出,壞膽固醇是造成血管壁內脂肪沉澱物與動脈硬化斑塊的主要致病因子,日積月累下將堵塞動脈血管,造成血管動脈硬化,而血管動脈硬化會發生在各個器官,進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與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發生。
治療目標 依風險不同調整
然而,什麼是造成壞膽固醇過高的元凶?「兩成因素與日常生活習慣有關,八成是由個人體質決定。」黃柏勳說,除了不可控的體質因素外,飲食偏好高油脂如嗜吃紅肉、油炸物、精緻甜食,以及不運動、肥胖等,都會增加壞膽固醇指數。
根據二○一七年至二○二○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指出,十八歲以上成年人,每四人約有一人罹患高血脂症。但你知道一項完整的血脂肪檢查應包含哪些項目?「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這四項檢查又以壞膽固醇最為重要。」黃柏勳說,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指引都會根據「壞膽固醇指數」給予不同建議;而好膽固醇固然重要,但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有效提升好膽固醇,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不過,壞膽固醇要多高才算異常?「因個人健康狀況與心血管疾病風險而異!」黃柏勳解釋,根據即將推出的《二○二二年台灣高血脂治療初級預防治療指引》建議,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人,壞膽固醇應小於一六○mg/dL;具有一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者,應小於一三○mg/dL。若罹患慢性腎病變、糖尿病等高風險族群,壞膽固醇則應小於一○○mg/dL;若過去曾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且合併糖尿病史者,就得要低於五十五 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