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四(12/9)證實,一名在中研院P3實驗室工作的20多歲女性人員確診感染Delta病毒,初步懷疑該名員工可能是被P3實驗室的老鼠咬到才致感染。
對此事件,美國毒理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表示,該研究員是莫德納完整接種者,被Alpha老鼠咬到卻得了Delta?理論上新冠病毒應該是飛沫傳播才是,又不是像HIV走血液...。
另外,實驗室SOP應該也是出了問題,如果是被特殊老鼠咬到,為什麼第一時間沒有進行通報機制?
招名威說,P3實驗室嚴謹規格之高,在這種情況下卻還能確診,過程非常不尋常, 到底Delta從何而來,還是得要再確認清楚。
依照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官方網站介紹,P3實驗室是由生醫轉譯中心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執行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負責領軍。
中研院科普媒體「研之有物」報導,林宜玲曾以「新冠病毒研究利器-P3實驗室」為題,在中研院YouTube頻道分享P3實驗室原理、運作方式,以及團隊自年初投入新冠病毒研究,致力破解病毒祕密,推動藥物及疫苗研發工作的幕後故事。
實驗室兩大重點:負壓、滅菌鍋
林宜玲說明,P3實驗室有兩大重點,第一是把整個實驗室變成安全櫃,室內是負壓,氣流只能從室外往室內吹,不能由室內往外吹,避免病原菌外洩。
另外還有雙門滅菌鍋,實驗用品必須經過高溫高壓、蒸氣滅菌之後才能由外部取出,因此人員做完實驗後,把廢棄物需要滅菌的放進去,隔天滅菌完成就可以打開拿出來。
人員進出都有嚴格SOP
而P3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必須穿著實驗衣,而且穿、脫順序都有嚴格的SOP,並配合定期訓練。
不過,林宜玲主要負責的P3實驗室,只能進行細胞實驗,但藥物能在細胞抑制病毒生長,不代表能夠在活跳跳的動物、甚至人體發揮功能。因此P3有兩種,動物實驗也必須有相應的P3實驗室。
實驗室中養著一籠籠老鼠,研究員通常會以基因轉殖的方法,改變老鼠的基因,表現關鍵結構或蛋白質,但基因轉殖鼠需要好幾個月的製備,還不一定成功,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顯然緩不濟急。
管控實驗小鼠另有專門實驗室
林宜玲說,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陶秘華研究員就以一個病毒載體,將人體有關ACE2的基因送進小鼠體內,成功使小鼠細胞表現人類的ACE2,變得可以感染新冠病毒。這些實驗小鼠,成為院內評估藥物、疫苗的重要工具。
這次傳出研究員是傳出遭小老鼠咬傷導致突破性感染,且該研究員已經離職,個案所屬實驗室已暫停使用,整棟樓層人員皆列為居家隔離。
究竟研究員有無照著標準程序作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週五(12/10)記者會中說,相關因應作為除疫調外,已成立專家小組對P3實驗室進行外部調查,也針對12間有操作新冠病毒病原體的高防護實驗室,預計1周內完成現場查核,並派員赴事件現場P3實驗室及相關公共區域進行環境探檢,並令中研院10天內須提出檢討報告。
陳時中也說,這次事件是疫情以來首度出現P3實驗室人員感染,但現有的生物實驗室SOP很完整,這次事件若發現不完整地方,可再考慮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