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名醫心路 亞東醫院蔡翊新的紓壓處方 當第二大死因找上門 神經外科主任把病當鬧鐘

名醫心路 亞東醫院蔡翊新的紓壓處方 當第二大死因找上門 神經外科主任把病當鬧鐘

楊雅馨

健康

攝影/蕭芃凱

1292期

2021-09-22 13:34

行醫23年,專門處理別人血管的麻煩,沒想到自己卻被「血管反咬一口」。亞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蔡翊新,6年前發現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當時僅41歲。《2019年全球衛生評估報告》指出,心臟病是疾病中的頭號殺手,它也是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

 

那一天,蔡翊新陪兒子打兵乓時,感到胸口緊緊、悶悶的,「我以為是運動的原因。」並不以為意,直到在醫院巡房時,走到病人床邊正要解釋病情,「卻胸悶到講不出話來,只能跟病人點點頭示意晚一點再過來。」這無法忽略的症狀,讓他立刻掛了當天下午心臟內科門診。

 

「電腦斷層顯示左側的冠狀動脈從主幹到分支,狹窄程度大於九○%。」蔡翊新說,「這種狀況就是隨時有心肌梗塞的危機,若真的發生,活下來也可能殘留著失能。」若不治療,最壞狀況不但自己的外科醫師職涯結束,還會拖累家人。他約了副院長邱冠明(現任院長)討論,決定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專業判斷  迅速決定動手術

轉念安排新生活  在第二線持續貢獻

 

「我用達文西機器手臂,直接在蔡翊新的前胸肋間開四個小洞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畢竟他還年輕,可承受較長(約12小時)的手術時間。」邱冠明以疼惜晚輩的語氣說。少了大傷口,術後不到兩個月,蔡翊新重返工作崗位。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不像放支架,除了有全身麻醉的風險,術後恢復期較長,手術死亡率約1%至3%。「雖然我不是心臟血管專家,但我知道阻塞在這部位,無法利用支架處理。」蔡翊新的外科專業讓他很快做出治療決定,也開始學習與冠心病共同生活。

 

蔡翊新的家族成員都無心臟病史,飲食清淡,也不飲酒。手術前半年的檢查,他的總膽固醇也在標準值200mg/dl以下,沒有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的高血脂問題。但事後回想,蔡翊新提到,他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下簡稱LDL)曾高到127mg/dl(標準值130mg/dl),雖說還在正常範圍,「但實際上,LDL的正常值會因是否有危險因子而異,就我當時的狀況,最好是小於70mg/dl。」

 

雖重返崗位,但蔡翊新決定重新安排生活。「曾和職業醫學醫師討論,這個疾病與壓力有很大的關係。」他第一個決定,就是安排規律的作息。

 

正向看待慢性病的人生啟示

按時服藥、回診  守護人生後半場

 

「過去出門上班都不知道幾點才可以回到家,現在沒事的話,傍晚5、6點離開醫院,12點前準時上床睡覺。」蔡翊新笑著說。

 

為了減壓以及穩定作息,蔡翊新知道,將軍不一定要親自端槍上戰場,可以規畫作戰模式。「我現在常帶著學弟們開刀,將經驗傳承下去,讓年輕醫師有信心去從事高難度的手術,同樣也能幫助病人。」少了值班,多出時間陪家人,還有餘裕可以騎單車健身。

 

「擁抱慢性病」對蔡翊新是日常,一如每天打開行事曆般的藥盒按時吃藥,他知道藥物會有副作用,這6年來曾因胃痛、肌肉痠痛的副作用影響到生活品質,必須調整藥物;也因為要讓LDL降到更理想的數值,得再多吃一顆藥。如今每天4顆藥,加上葉黃素、維生素B、C、D、Q10、魚油等保健食品,小小一格藥格塞得滿滿的,「按時吃藥是罹患慢性病不能輕忽的事。」

 

很多慢性病友都會擔心長期服用藥物會影響肝腎功能,事實上,拒絕服藥,反而會讓心血管疾病復發機率變高,隨時有猝死的風險。而且,因為要長期服用,醫師都會監測病人的肝腎功能,一有不對勁就會換藥。

 

罹患慢性病不一定是全然的壞事,往正向想,它像提醒不要過度使用身心的鬧鐘。很多自以為健康的人,無所顧忌,反而累積許多傷害。得慢性病,透過定時回診、檢查,它會告訴你:健康不是無窮的,本錢要好好保存,一旦用罄,到了人生後半場會很辛苦。

 

「去年又因胸悶做了心導管檢查,過去的檢查告訴我,血管若真的狹窄,應該就是放支架,風險也不會高於當年的繞道手術,所幸檢查沒事。」蔡翊新坦率地說,只要肯了解疾病、藥物,對自己有信心,很多事情都可克服。

 

蔡翊新

 

蔡翊新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https://reurl.cc/zevk46

延伸閱讀
「心肌梗塞」突然找上門怎麼辦?!醫曝從「這數值」降低猝死風險  3種「壞膽固醇食物」少吃
「心肌梗塞」突然找上門怎麼辦?!醫曝從「這數值」降低猝死風險 3種「壞膽固醇食物」少吃

2021-09-15

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5種常見急性胸痛、這3種要人命!醫解析「症狀如何判斷」
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5種常見急性胸痛、這3種要人命!醫解析「症狀如何判斷」

2021-09-14

冬季不只加強保暖!中醫推薦3招 降低中風、猝死、心肌梗塞風險
冬季不只加強保暖!中醫推薦3招 降低中風、猝死、心肌梗塞風險

2021-01-15

王應傑兒子王怡中心肌梗塞 裝葉克膜搶救無效過世 享年39歲
王應傑兒子王怡中心肌梗塞 裝葉克膜搶救無效過世 享年39歲

2020-12-28

科技大廠工程師6萬薪月加班100小時 過勞心肌梗塞猝死
科技大廠工程師6萬薪月加班100小時 過勞心肌梗塞猝死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