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藥品管理局(EMA)今天在定期安全更新上,針對AZ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增列極罕見神經病變「格林巴利症候群」(GBS),並將此副作用列為「非常罕見」,仍強調接種AZ疫苗的益處大於風險。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不分廠牌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國內共有10例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其中AZ有9位、莫德納有1位,但仍未有相關資料直接證明或排除,與AZ有無直接關聯。
歐盟藥品管理局表示,全球累計至7月底止共施打AZ疫苗5億9200萬劑,其中有833例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因此,AZ疫苗與這個疾病間因果關係「至少有合理的可能性」。
什麼是格林巴利症候群?
林口長庚兒童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洪伯誠表示,典型的「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急性、單一病程、侵犯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系統,並且以發炎及脫髓鞘為主要病理變化的疾病,又稱做「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神經根神經病變、急性多發性神經炎」。
那些人會得到這個病?
事實上,「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個不常見的疾病,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俐文說,發生率大約為10萬分之1.2到2.3,常發生於健康年輕人及老年人,但各個年齡層皆有案例報告,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1.5倍。
黃俐文說,有位54歲林先生,平日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在一次小感冒過後,雖然感冒症狀漸漸好轉,卻開始出現背部疼痛、手腳麻木的情形,幾天之後,竟連筷子都拿不好,走路也需要家人扶持,趕緊前來急診求治。醫師幫林先生腰椎穿刺抽「龍骨水」化驗,即證實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
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病人,約有2/3在發病前3週內,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或腹瀉等,亦有報導在注射疫苗或手術後產生的案例。
典型的臨床症狀包括雙側對稱性漸進式的無力、肢體疼痛、手足部刺痛感或輕微感覺異常,這些症狀可能在數日至4週內逐漸變差,嚴重者甚至可影響到頭頸部的神經或掌管呼吸吞嚥的肌肉,造成複視、顏面神經麻痺、吞嚥困難或呼吸窘迫的問題。
而8成病人會有四肢或背部肌肉的刺痛感,但神經理學檢查感覺神經大多正常,46%會影響腦神經、其中以顏面神經最常見,10~20%病人會出現呼吸衰竭,需要呼吸器輔助。
有51%病人會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常見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包括心律不整、高血壓或姿勢性低血壓、尿液滯留、麻痺性腸閉塞、異常出汗等。超過9成病人在發病後第2~4週臨床症狀最嚴重,接下來為數週至數月的恢復期。
延伸閱讀:
AZ有血栓風險! 接種完怎麼觀察身體狀況?醫:4個常見血栓好發部位
AZ接種攻略懶人包》血栓好發族群、時間點? 醫:出現「這些症狀」馬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