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怕看牙醫愈拖愈慘 半年檢查一次是最有效作法 正確清潔 不怕牙痛突然「牙起來」

怕看牙醫愈拖愈慘 半年檢查一次是最有效作法 正確清潔 不怕牙痛突然「牙起來」

楊雅馨

健康

shutterstock

1288期

2021-08-25 15:53

許多人都體會過「牙痛要人命」的感受,但仍對看牙醫敬謝不敏。
治本之道應定期半年檢查一次,這是免於疼痛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

絕大多數人身體不適時,會尋求醫師診治,唯獨對牙醫敬謝不敏,直到牙痛被深刻喚醒,才硬著頭皮找牙醫,但有時總是事與願違,當牙齒急性痛又找不到牙醫,該怎麼辦?
 

「服用止痛藥還是緩解牙痛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牙周病引起的疼痛,當然對於牙髓炎也有稍微舒緩的效用。」台大醫院牙科部一般牙科主任楊湘說。

 

不過在此提醒,牙痛絕對不會突然發作,蛀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得先破壞牙釉質、牙本質,最後才會到達牙髓。

 

當牙本質受到破壞時,牙本質小管中之液體產生流動,因而牽扯牙髓末梢神經,一旦受到刺激,尤其是吃較冷或冰涼食物、甜食,牙齒就會產生酸痛,但這個警訊往往被人們忽略。尤其是牙髓炎引起的疼痛,會因冷熱溫度刺激而加劇或減緩,牙周病則不會如此。

 

預防》善用牙間刷、牙線

 

而牙髓炎、牙周病正是造成急性牙痛常見的原因。一般來說,牙髓炎的疼痛會有比較明顯的刺痛感,牙周病造成的疼痛屬於悶脹型疼痛,甚至在牙齦會形成膿包。為什麼會有膿包?牙齦下方本是一個密閉的空間,當牙根或是齒槽骨受到感染而發炎,由於內部的壓力無法得以釋放,便會形成牙齦膿包!

 

緩解牙痛除了止痛藥,正確潔牙也是一個方法,如果是牙周病引起的疼痛,刷牙時應留意牙齦與牙齒的交界處;牙髓炎則是注意蛀洞、兩顆牙齒的鄰界面,利用牙間刷、牙線、牙刷等工具將食物殘渣、牙菌斑等刺激物徹底地清乾淨。

 

至於,有人會在膿包抹上鹽巴試圖消除膿包,可不可行?楊湘表示家中若沒有抗菌漱口水,是可以拿鹽巴應急用,然而在搓抹膿包的過程中,要注意衛生問題,避免續發性感染。

 

楊湘提醒,即使牙齒不痛了,但牙齒的根本問題尚未解決,還是得回頭找牙醫診治,牙齒不痛有可能是牙髓已經壞死,若置之不理,當細菌在牙根孳生、感染持續擴散到齒槽骨,發炎物質在組織間隙蔓延,最後可能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臉或下巴會腫脹,嚴重時甚至可能阻礙呼吸道,危及生命。

 

痛感、位置都不一樣

 

就醫》消毒防護須貫徹

 

然而,疫情期間能安心看牙嗎?楊湘不諱言地表示,病人的安全確實是比較麻煩,醫療人員的安全相對簡單,會戴上全套防護設備,病人不用擔心被醫師傳染,反倒是病人與病人間的交互感染,是比較令人憂心,因為一旦診間有確診者是有可能因此被感染

 

特別是診療使用的牙科高速手機、超音波洗牙機等會製造噴霧的器械,這些噴霧有可能沾染病人口水,進而擴散到空間。因此有些醫療院所要求病人持三天內的新冠肺炎核酸檢驗陰性報告,或當場進行快篩檢測,確定陰性後再進行治療。只不過,目前針對無症狀者的抗原快篩採檢,健保不給付,須自費約五百元。

 

病人該如何挑選牙醫診所環境?可以了解診所診療前的要求與診療流程的處理。譬如,當進入掛號櫃枱時,工作人員是否詢問TOCC(旅遊史(Travel)、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群聚史(Cluster)),同時應該幫病人量體溫,酒精消毒雙手,醫療人員穿戴完善的防護設備。

 

至於診間環境,也可了解有無空氣清淨機、抽吸裝置。楊湘說,最好採用獨立式診間,拉開診療台間的距離,避免同時治療時,造成患者間飛沫交互傳染。

 

在患者完成治療後,診療間與診療椅必須全面消毒,並開啟對外窗戶或抽風設備進行大量通風,待整個空間換氣過後再請下一位病人進入診間,這些都是可以觀察的重點。

 

不過他也提醒,看牙務必全程配戴口罩,除了在牙齒治療時需要拿下口罩,治療一結束,口罩必須馬上戴回,減少交互感染風險。

 

牙痛痛起來要人命,實際上,只要每日確實潔牙,定期半年檢查一次,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必可防患於未然,趁現在疫情趨緩,快去看牙吧。

 

 

楊湘

 

延伸閱讀
頂尖大學不唸?畢業「打掉重練」重考 只為上牙醫! 網:社會地位、好賺、免過勞
頂尖大學不唸?畢業「打掉重練」重考 只為上牙醫! 網:社會地位、好賺、免過勞

2021-04-20

128年後追上日本 他催生台灣首家牙醫醫院
128年後追上日本 他催生台灣首家牙醫醫院

2020-10-07

牙醫診所滿街開!醫師悄悄傳授 4個判斷點教你選擇適合的牙醫
牙醫診所滿街開!醫師悄悄傳授 4個判斷點教你選擇適合的牙醫

2020-03-19

40歲後好發牙周病!出現3症狀未就醫,牙醫師:容易增加失智症風險
40歲後好發牙周病!出現3症狀未就醫,牙醫師:容易增加失智症風險

2020-03-10

真牙該保留?缺牙只能靠植牙?牙醫師回答了
真牙該保留?缺牙只能靠植牙?牙醫師回答了

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