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倡的相對性理論,改變了世界,他可說是20世紀的最強大腦。他那樣的天才大腦到底長什麼樣呢?這點著實令人好奇。
愛因斯坦的大腦只有一點跟人不一樣
1955年,病理學家托瑪士.哈維(Thomas Harvey)在解剖愛因斯坦的遺體後,仔細的用食鹽水沖洗掉血液,專注觀察愛因斯坦的大腦。他深信挖掘出優異才能的大腦祕密,正是他身為一名科學家的責任與使命。他甚至將大腦的切片分送給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期望透過各種觀點找出愛因斯坦的才能之謎。
任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知名神經解剖學家瑪麗安.戴蒙(Marian Diamond),也是參與研究的其中一人。1985年,她推測愛因斯坦的神經元(腦神經細胞)應該有某些特異之處,於是將其與對照群的數據加以比較。結果並沒有發現任何差異。天才大腦的神經元和一般人的神經元並沒有什麼不同。
可是,戴蒙卻注意到另一個不同的點。愛因斯坦的大腦裡,某種腦細胞的數量特別多。那就是幾十年以來,一直被當成將神經元黏著在大腦的膠質細胞(神經膠)。
愛因斯坦的大腦裡面有許多膠質細胞,尤其星形膠質細胞更是遍布所有領域,其中以頂葉最為顯著。因此,愛因斯坦的卓越想像力、抽象化,以及高度的認知功能,就源自於頂葉的星形膠質細胞。
現在已有研究證實,星形膠質細胞的作用是呼應神經元的各種需求,同時也是腦內的交流中樞。
所謂的頂葉,除了接收來自五感的資訊外,同時也會接收不觸及五感的資訊(無意識的資訊,也就是第六感等),並建構抽象概念或視覺心像,進而產生複雜思考、提升效率的大腦領域。
人類的大腦(位於頂葉部分),平均每秒可接收1100百萬餘個信號,但其中透過五感,有意識處理的信號頂多50個左右。剩餘的1100萬餘個信號,全都是由負責無意識的腦部處理。人類只要能處理無意識裡的大量信號,就能提高個人效率,處理更多複雜的課題,使自己適應未知環境,同時更進一步的進化。
集盲、聾、啞三重障礙於一身的海倫.凱勒(Helen Keller)便是如此。她超越了五感,琢磨負責無意識的腦部,建構出自己的世界。只要活化頂葉的星形膠質細胞,就可能擁有令人無法置信的驚人效率。
若要運用腦部的頂葉和額葉,解決當前所面臨的課題,就必須從日常開始不斷切磋、琢磨,並且蓄積必要的足夠知識。這便是提高效率所要求的基本理念。
本章節將介紹,強化生理時鐘作用,使生物節律的節奏更加鮮明,並進一步提高生活能力的腦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