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民眾控訴家人因為染疫住院,病情看起來已經很嚴重了,卻遲遲等不到瑞德西韋可使用。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8)日在記者會上向國人說明,患者在不同階段的病程,治療的藥物也會有所不同,不是有療效的藥物,在任何病程上都是有正向作用。
國人近日對於確診者的診治藥物使用有諸多疑問,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彙整出病患的用藥清單,他表示,疫情爆發初期,多是以進口的瑞德西韋來診治病患,後來實證資料也顯示,當病程發展到某一階段後使用類固醇,對於病人癒後死亡率的降低有很大的幫助。
而後一些細胞技術的抗體藥物,以及國人近期關心的單株抗體藥物,對疫情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都有隨時掌握相關實證資料,患者在不同的治療階段,所給予的治療藥物有所不同。
不過,最近有民眾反映自己的家人住在加護病房,明明看起來就很嚴重,卻遲遲等不到瑞德西韋可使用。
張上淳指出,一般來說瑞德西韋的使用時機,從病人住院使用氧氣瓶起,就可以使用瑞德西韋,但是如果病況再嚴重一點,像是需要到插管或葉克膜,其實就不適合再使用瑞德西韋。他點出「該名投訴的個案,其實已經不需要或不適合再使用瑞德西韋了」,這可能是醫病之間的溝通不全。
張上淳進一步說明,當進入較嚴重的病況(插管或使用葉克膜)時,從現有的國外實證資料顯示,使用瑞德西韋對於病人癒後、降低死亡率是沒有太大的幫助。
「甚至使用瑞德西韋死亡率還比較高,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造成的」張上淳說,因此病人的用藥要視病情狀況而定,專家小組也在2日開會討論後,給予相同的用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