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目前的治療趨勢為「西醫為主、中醫為輔」,從臨床與實證醫學的角度,中醫介入癌症治療的益處也確實不少。
癌症乃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諸多癌症病友在治療過程中,會尋求西醫常規醫療以外的協助,台灣最常見的就是中醫治療。
健保統計,成人癌症約有二至三成病患會尋求中醫治療,兒童癌症則高達六成。目前,中西醫學逐漸出現「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治療原則。根據臨床實證及我們的經驗,在癌症治療過程中,中西醫結合,將可提供嘉惠病患的治療模式,以下就中醫藥對癌症病人的輔助治療及優勢,提出我們的看法。
西醫各階段的中醫輔助治療重點,在於提升免疫力,改善生活品質。
中醫可舒緩治療中的不適
一,西醫各項治療前:中醫的治療方向以增強免疫力、抗腫瘤為主,並且緩解不適症狀,例如食欲不振、疲倦虛弱、疼痛等。另外,針對體質做個人化調理,提前預防癌症治療的副作用,還可使腫瘤切除手術後的體力恢復較快。一般而言,在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前,提早中藥介入,可有效緩解副作用。
二,腫瘤切除手術後:配合中藥或外敷藥,促進傷口癒合、緩解局部疼痛、改善血液循環,是術後副作用的輔助治療。
在術後,中醫調養尤其重要,可迅速改善病人身體機能,例如乳癌後的傷口疼痛、水腫;大腸癌術後的腹瀉、食欲不振;肝癌術後的疲倦無力;肺癌術後的喘促、咳嗽、胸悶;攝護腺癌術後的尿失禁等,都能配合中醫治療獲得緩解。
三,放射治療:中醫認為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為熱毒的表現,治法以清熱、涼血、益氣、生津、滋陰為主,依放療不同部位加上引經藥,再搭配體質來用藥。
頭頸癌的患者進行同步化學、放射治療時,若搭配內服中藥及外用藥,可以顯著緩解放療造成的吞嚥梗阻感、口乾、口腔潰瘍、皮膚紅腫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