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起,以美國為主的國家憂心大麻(Marijuana)有強烈成癮性,使用後會使人喪失心智進而犯罪,因此使其成為禁藥,但近幾年隨著大麻的醫學療效抬頭及去污名化後,從毒品搖身一變,成為罕見疾病家屬眼中的解方。
隨著世界興起大麻除罪化風潮,4月20成為國際大麻日。
在台灣,現行大麻依照《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被列為第二級毒品,受到高度管制,但2019年開始有團體走上街頭,甚至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展開連署,訴求開放合法進口大麻藥物,用於罕見疾病、化療等,連署民眾在三個月內突破5000人。
此外,有政黨將藥用大麻合法化列為黨綱,盼為大麻去污名化。
今天是世界大麻日,大麻究竟是毒還是藥?本文帶讀者一窺大麻的多面性。
現年70歲的許姐為台灣第一例向衛福部申請含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的患者,七年前她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光是坐下來,鄰座就能感覺到她肢體的震動。
她兒子翻遍相關文獻,決定採用大麻二酚為治療方式,2017年她拿著醫師處方簽,向衛福部申請CBD進口同意書。
許姐說,開始使用後,她慢慢地不用再擦拭口角的口水、不再口吃,頭部及上肢不再強烈抖動,血壓也逐漸正常。
但使用四個月後,許姐再度呈現不穩定的抖動,但她觀察身體的狀況、適量加藥,終於完全的控制了帕金森氏症患者最無奈的抖動。
日前,她開心地在病友互助網絡上分享自己高聲歌唱的影片,影片中她氣色紅潤、隨著歌曲擺動,歌聲也婉轉流暢。她說,「從此以後沒有人看得出來,我是帕金森氏症患者」。
至今,許姐以自身經驗,與不少醫師投入CBD藥物治療與正確認知推廣。
大麻是毒還是藥? 就看大麻酚二兄弟:CBD及THC
事實上,大麻植株能分解出多100多種大麻素,其中毒性成分主要為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THC有精神活性,藉由作用於腦中的大麻素受體,讓人感覺很嗨,影響人的五感、記憶、情緒等。
大麻中最具醫療價值的為大麻二酚(CBD),醫學實證有助紓解焦慮、癲癇、纖維肌痛等身體不適,國際間也有越來越多醫師將CBD納入患者的治療選項。由於CBD不具成癮性,台灣未列管制藥品。
資深精神科醫師孔繁錦表示,癲癇、妥瑞症、巴金森症、神經痛、纖維肌痛症、失眠、憂鬱、焦慮、青春痘、非感染傷口,都能以CBD藥物治療;他自己有失眠、憂鬱等患者,使用CBD藥物治療後,確實緩和焦慮症狀,也能替代西藥越吃越多的問題。
此外,針對癌症末期的不適,CBD能夠緩解噁心、嘔吐、疼痛感,並能降低化療所帶來的食慾減退狀態,已成為某些癌友的選項。
在台灣有條件使用含大麻藥物 持處方簽才可進口使用
目前CBD藥品在國內未列管制藥品,但尚無廠商正式進口,國內也未核准含CBD成分的藥品。
患者需經過醫師診斷評估後開立處方簽,依照「藥物樣品贈品管理辦法」申請供個人自用CBD藥品專案進口,並嚴格限制、禁止轉讓或轉售。
不過,藥品內含THC成分,或是以大麻成熟莖、及種子製成的產品,若THC超過10ppm(0.00001%),就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
購買CBD產品誤觸法 團體倡議THC含量比照國際
上週六,綠黨與倡議大麻去污名化的團體「綠色浪潮」走上街頭,倡議大麻去污名化,並爭取THC標準放寬。
綠黨秘書長張竹芩指出,美國研究證實THC含量在0.3%以下的大麻製品,並不會產生精神活性、不會使人「嗨」,以此為基準,國際認定THC含量高於0.3%的製品才會被當作毒品。
張竹芩表示,許多民眾在國外買了一罐合法的CBD油品,因現行台灣與其他國家標準差異大,回國時海關因THC含量超標即成禁品,不少人因此誤觸法律,恐遭檢調單位依照運輸毒品罪起訴。
前述個案許姐,也以自身經驗指出,少數病症較為頑強的患者,使用CBD藥物治療,若有適當的THC當作藥引,治療效果反而較佳;台灣針對THC容許量低,對患者而言是困擾。
張竹芩認為,台灣民眾對大麻的想像有局限,大麻若製成藥丸、在醫院嚴格控制,在不同醫療狀況中使用,能幫助更多病友。
「綠色浪潮」成員鍾和耘則指出,衛福部日前開放CBD藥物,但很多病症沒有被包含在裡面。此外,目前台灣針對大麻的法律管制中,不管是不是用於藥物治療,只要THC含量超標,一率都被視為毒品犯。
大麻禁產、規範高 現行藥品廠商得利
安眠藥、鎮定劑或具減痛效果等藥物,在國內使用量大。根據健保署2020年統計,光是安眠藥全台灣一年可以吃掉9億顆、使用人數高達420萬人,平均每4~5人就有一人有吃安眠藥,不少人成癮。
孔繁錦主張,台灣若能開放使用自費市場的CBD藥物製作,在嚴格管制下台灣自產、自行提煉製作,能有效降低健保支出,民眾也可自由選擇治療方式;而唯一輸家就會是生產貨配銷相關藥物的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