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癌症,一項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每年無情奪走數以萬計台灣人性命。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2018年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顯示,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全球肺癌發生率,台灣高居世界第15名、為亞洲第2名。
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目前已知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吸菸,然而,台灣有一半的肺癌不是吸菸所引起的,尤其不抽煙女性的肺癌病例還越來越多,用空汙或遺傳也很難完全解釋。如果不能阻止肺癌,就一定要增加第一期、減少第四期,該怎麼做呢?以下是陳晉興副院長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要預防肺癌,一定要找到危險因子,目前已知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還是吸菸,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肺部感染、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吸入石棉、氡氣、廚房油煙這些物質。
但台灣有一半的肺癌不是吸菸所引起的,尤其不抽煙女性的肺癌病例還越來越多,用空汙或遺傳也很難完全解釋。可以預期,在找到確定的原因以前,肺癌的(發生率)趨勢就是一路往上。
肺癌的另一項高危險因子是空汙,一般來說,歐美國家空氣比較好,亞洲,尤其中國、印度因為是「世界工廠」,空氣污染問題滿嚴重,WHO(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就提出,空汙是一級致癌物。空汙不只會引起肺癌,還有心血管、腦血管疾病。
如果不能阻止肺癌,就一定要增加第一期、減少第四期。台灣肺癌的5年存活率有進步,就是因為第一期病患比率一直在增加。第一期的肺癌只要開完刀,每半年觀察一次,可能一輩子就沒事了;第四期病患就很麻煩,他們的治療不會結束,想改善他們的病況和生活品質,要花很大的功夫、很高的費用,但效果通常非常差。
肺癌和大部分癌症一樣,早期的生長速度很慢、腫瘤倍增時間很長,毛玻璃病變或癌前病變可能要4、500天才長一倍;但到了後期,人的免疫系統控制不住癌細胞,速度就變得很快。
唯一的例外是小細胞肺癌,它的惡性很強、生長速度很快,就算早期發現,也要使用化療;好在小細胞肺癌通常是吸煙所引起,隨著吸菸人口下降,小細胞肺癌也越來越少,個案已低於所有肺癌的10%。
對於早期肺癌,已知最精準的篩檢方式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國健署正在規劃將提供55歲以上、有吸菸、一等親有肺癌病史的高風險群做免費篩檢,實際範圍會隨經費規模而微調。按照這標準,我預估有6成早期病患不會被篩到,但政府經費不是無窮無盡,只能把錢花在最有效益的地方。
我算過,有危險因子的人,平均有2~3%會篩出早期肺癌,沒有危險因子的也會有1%。所以如果只考慮個人健康,我建議45歲以上的人,無論有沒有吸煙或家族病史,都應該做人生第一次LDCT。我也不建議太年輕的人就開始做LDCT,因為它的輻射劑量雖然比較低,太年輕就開始暴露,對健康還是有不良影響。
LDCT的缺點是,看到的結節大部分不是癌症,可能只是結疤,不用照到有發現就很緊張、覺得要立刻去開刀。記得,早期肺癌的生長速度很慢,所以不必一照出有結節就很緊張、認為一定要開刀,通常0.8公分以下的結節只要每半年追蹤一次、0.5公分以下一年追蹤一次,更小的追蹤頻率可以拉長,並且尋求不同醫師的判讀建議,就算腫瘤慢慢長大,都還來得及處理。
※ 更多贏得10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詳見《今周刊》12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