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從瘜肉到癌化至少要5年!腸癌權威:最晚50歲要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

從瘜肉到癌化至少要5年!腸癌權威:最晚50歲要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
圖片僅示意

今周刊編輯團隊

健康

ShutterStock

2021-03-15 13:38

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大腸直腸癌》瘜肉癌化至少5年  50歲必做大腸鏡

 

國人大腸癌發生數,20年前就達到第一名,與飲食西化、肥胖人口增加、缺乏運動有關,而國健署對50到74歲的民眾提供的免費糞便潛血篩檢(FOB Test),幫忙找到了不少早期個案,也是原因之一。

 

國健署FOB檢測是人類紅血球免疫定量法,較不會受飲食影響出現偽陽性,國健署轉介的陽性(數值大於100)個案,發現大腸腫瘤、瘜肉、憩室或發炎狀況比率滿高的。這種檢查很便宜,就算不滿50歲或超過74歲,自費做一次也只要200元;但FOB數值正常,不代表沒有癌症,最精準的篩檢方式還是大腸鏡。

 

約3%至5%的大腸癌,屬於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HNPCC),又稱林奇氏症。一個家族的兩代中,有3人罹患大腸直腸癌、其中2人是一親等、3人中有1人發病時小於50歲,即為HNPCC家族,須檢驗是否帶有特殊基因突變。若是更罕見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P),可能10幾歲就要開始做大腸鏡。

 

整體而言,建議滿50歲的人,至少要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有潰瘍性大腸炎或家族病史的人,應提前5到10年。大腸癌體積倍增平均需要7個月,許多人會因為害怕癌症而不敢做大腸鏡,但其實從瘜肉發展成癌,大概要5到10年,早點發現瘜肉並清掉,可維持很長時間的健康,就算是1、2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也都在90%及80%以上。是腸胃道癌症中預後最好。

 

如果大腸鏡檢查正常,可5至10年做1次;但糞便潛血檢查應1至2年做1次。平時多吃蔬果、少吃高膽固醇與油炸食物、紅肉與加工肉品,規律運動、避免熬夜,就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饒樹文

 

胃癌》少碰醃漬物 別等疼痛才照胃鏡

 

1980年代,胃癌是10大癌症死因第一名,到現在快跌出10大癌症之外,因為胃癌過去是一種「窮困年代的疾病」。

 

只有1%左右胃癌來自基因遺傳,大部分還是和飲食有關。醃漬用的亞硝酸鹽,是胃癌的高危險因子,早年台灣一般家庭沒有冰箱,只能以醃漬方式來保存食物。想預防胃癌,就要避開火腿、臘肉、鹹魚、魚露這些加工品。

 

幽門桿菌感染的人,使用花費不高、含抗生素的三合一藥物治療,也能有效預防胃癌,日本用此方法,成功地降低胃癌發生率。

 

早期胃癌通常沒有症狀,也沒有很好的血液腫瘤標記,還是要靠內視鏡。有經驗的內視鏡醫師,看見最前期的胃癌,只要從胃壁淺淺的凸起凹陷,就能做判斷。

 

現在無痛內視鏡檢查已經很普遍,很多病人是做大腸鏡的時候,「順便」照胃鏡,發現早期胃癌。無症狀的早期胃癌,甚至不用開刀,只需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將早期癌局部切除就好,治癒率很高。

 

據研究,早期胃癌腫瘤體積倍增的時間,從1年半到10年都有,因此,有很多機會在胃癌尚未出現症狀之前發現,利用內視鏡或接受手術來切除它。

 

林肇堂

 

※更多贏得10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 全文詳見《今周刊》1262期

延伸閱讀

癌症真相系列》「攝護腺癌遲早成男性癌症第一名!」泌尿權威邱文祥:50歲後必做一件事
癌症真相系列》「攝護腺癌遲早成男性癌症第一名!」泌尿權威邱文祥:50歲後必做一件事

2023-07-04

乳癌多半在停經後發生! 台大名醫:這3種人特別要注意
乳癌多半在停經後發生! 台大名醫:這3種人特別要注意

2021-03-15

從瘜肉到癌化至少要5年!腸癌權威:最晚50歲要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
從瘜肉到癌化至少要5年!腸癌權威:最晚50歲要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

2021-03-15

「如果可以選,我想每位泌尿科醫師一定會選擇攝護腺癌...」一位泌尿科醫師的罹癌告白
「如果可以選,我想每位泌尿科醫師一定會選擇攝護腺癌...」一位泌尿科醫師的罹癌告白

2021-03-05

癌症真相系列》不抽菸、常運動…竟得肺腺癌!前聯發科財務長罹癌告白:別輕忽肺結節
癌症真相系列》不抽菸、常運動…竟得肺腺癌!前聯發科財務長罹癌告白:別輕忽肺結節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