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肺癌》抽不抽菸 45歲都該「LDCT」
想預防肺癌,要找到危險因子,目前已知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還是吸菸,但台灣有一半肺癌不是吸菸引起,尤其不抽菸女性病例還愈來愈多,用空汙或遺傳也很難完全解釋。可以預期,在找到確定原因以前,肺癌(發生率)趨勢就是一路往上。
如果不能阻止肺癌,就一定要增加第一期、減少第四期。因為第一期肺癌只要開完刀,可能一輩子就沒事;第4期病患的治療不會結束,想改善病況和生活品質,要花很大工夫、很高費用,但效果通常非常差。
肺癌和多數癌症一樣,早期生長速度慢、腫瘤倍增時間長,或癌前病變可能要4、500天才長一倍;但到後期,免疫系統控制不住癌細胞,速度就變得很快。唯一例外是小細胞肺癌,它惡性強、生長速度快,就算早期發現,也要使用化療。好在小細胞肺癌通常是吸菸引起,隨著吸菸人口下降,小細胞肺癌也愈來愈少,個案已低於所有肺癌10%。
對於早期肺癌,已知最精準的篩檢方式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國健署正規畫提供55歲以上、有吸菸、一親等有肺癌病史的高風險群免費篩檢,實際範圍會隨經費規模而微調。按此標準,預估有6成早期病患不會被篩到,但政府經費不是無窮無盡,只能將錢花在最有效益的地方。
沒有危險因子的,也會有1%機率篩出早期癌症。如果只考慮個人健康,建議45歲以上的人,無論有沒有吸菸或家族病史,都應該做人生第一次LDCT。
LDCT的缺點是,看到的結節大部分不是癌症,可能只是結疤。早期肺癌的生長速度很慢,不必一照出有結節就一定要開刀,通常0.8公分以下的結節只要每半年追蹤一次、更小的追蹤頻率可以拉長,就算腫瘤慢慢長大,都還來得及處理。
口腔癌》長期嘴破、感覺怪 就醫可阻癌化
口腔癌很容易早期發現,因為嘴巴破洞、張口困難、吃燙吃辣特別敏感,任何人都會有感覺;有狀況的檢查方法也很簡單,張開嘴給醫師看、再取個黏膜檢體就好。過去第3、第4期病患會多,是因為許多男性明明知道不對勁,卻害怕看醫師,很多病人都是子女硬逼著他們來。
口腔癌的最重要原因是嚼檳榔和吸菸,長庚早年做過統計,87%口腔癌病患都接觸過檳榔。口腔癌的形成是一種物理現象,嚼檳榔的摩擦,使口腔黏膜反覆破損、修復(增生),長期下來會出現白斑(厚皮)、紅斑(血管密度高的厚皮)或纖維化(黏膜失去彈性);因為癌細胞生長需要血液,所以紅斑比較危險,屬於原位癌;白斑算是癌前病變。
但即使到了出現紅斑階段,只要及時就醫,接受雷射或冷凍這些不影響口腔外觀功能的治療,黏膜就不會繼續發展成癌症;口腔黏膜纖維化則不可逆,必須每半年定期追蹤。
不吃檳榔,也有可能得口腔癌,但只要記得,當口腔出現「異常感覺」,這項最重要的診斷依據,就有很大的機會早期治癒,甚至阻止癌症發生。
※更多贏得10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 全文詳見《今周刊》12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