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將屆,不少家庭都會預購年菜。佛跳牆、紅燒獅子頭等做工繁複、帶有吉祥寓意的菜色,可以在家輕鬆用微波爐、電鍋或隔水加熱後,隨即澎湃上菜。
有民眾反映,她請先生把買好的年菜加熱,另一半卻整包直接丟進煮沸的水中,怕塑膠融出物有致癌風險,嚇得她將整包年菜丟進垃圾桶。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微波爐專用塑膠容器,都經過包材耐熱測試、溶出與材質安全性測驗,仍許多民眾未依建議方式加熱,還直接將外包裝與年菜一起送進微波爐,連袋復熱的結果,出來的年菜與塑膠盒溶解在一起,讓人看了心驚驚。
究竟年菜外包裝可否加熱,如何加熱才能避免健康風險?
包材都有毒? 溫度才是關鍵
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規定,目前市面上製造的食品容器或包裝,只要接觸面有塑膠材質,都要明白揭示產品材質、耐熱溫度,並標示可重複使用或僅供一次性使用的資訊。
因此,部分食品外包裝都有使用指示,即使是微波的塑料包材,若按照指示、未超過耐受溫度也能加熱,就能避免因為過熱產生有毒物質的機率,所以「是否釋放出有毒物質的關鍵在溫度」。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組長賴春宏提醒,消費者還是要看塑膠材質的回收代碼,一般來說2號及5號可耐熱100度以上相對安全,但還是要看材質。
塑膠封膜變形等於有毒?
塑膠封膜延展性強,會熱脹冷縮,加上熱氣作用,變形為正常現象。
若加熱或微波前拆掉封膜,或是在中間戳洞,讓熱對流均勻,就可避免封膜被過度加熱而變形。
但在微波或加熱時,最好不要讓包材直接接觸食物,因為高溫下油脂可能融化塑膠。
賴春宏提醒,民眾若發現材質變形,塑膠的組成結構可能已不穩定,仍有融出疑慮。
避免重複加熱
不同的材質耐熱程度也不同,尤其是標示為一次性使用的微波包材,絕對「不可以重複耐熱」。這種微波材質用過就該丟掉,不宜重複使用,以免釋放有毒物質。
醫生也建議,微波年菜別長時間加熱,以免塑膠盒無法承受食物加熱後的高溫,釋放出有毒物質塑化劑。
濫用保鮮膜 小心接觸熱食溶出塑化劑
台灣看守協會、主婦聯盟及綠色陣線等民間團體也指出,PVC保鮮膜添加近七成的塑化劑,一旦接觸到食物,塑化劑就會滲進去。愈是接觸油膩食物、或包覆食物放進微波爐加熱,對民眾的健康影響就愈大。
許多外食、超市販賣的生鮮年貨,都用保麗龍盤覆蓋保鮮膜包裝,而上述團體共同抽驗四家超市生鮮商品,發現使用的保鮮膜全數都是PVC(聚氯乙烯)材質,可能威脅民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