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從處方、食療到穴位按摩 搶救早衰視力 30歲就「霧煞煞」 中醫抗老花全解答

從處方、食療到穴位按摩  搶救早衰視力 30歲就「霧煞煞」  中醫抗老花全解答
年輕人也恐有老花眼問題,用眼勿過度、預防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都是保健眼睛的重要事項。

2020-10-28 14:53

如果近距離視物漸感困難,那就有可能是老花眼,人皆難避免老化,但好好地保養精氣神,對於防止早衰、維護健康,都有正面意義。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寫給姪兒的文中提到自己的情況:「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這些現象很可能是老化的開始,包括老花眼、白髮及掉牙。一般來說,「老化」不能阻止其發生,但透過努力保養卻能延緩,以下針對老花眼,提供保健建議。

 

談成因:睫狀肌退化

 

首先,要先認識眼睛的「調視」機轉。眼睛的水晶體附著於睫狀肌,藉由睫狀肌的收縮與鬆弛,控制水晶體的厚度。在注視近物時,睫狀肌會收縮,引起懸韌帶放鬆,使水晶體增加其彎曲度,在近距離、非平行光線之下,能聚焦在視網膜上,這種生理作用稱為「調視」。

 

年輕人水晶體外層是具有強大彈性的被膜,裡面是透明而具有黏性的蛋白纖維。在鬆弛狀態下,水晶體厚度很厚,可呈球形,能屈折光線的程度很大;變老時,睫狀肌收縮能力變弱,水晶體也會產生變化,因為水晶體蛋白持續退化,失去彈性,變得堅硬扁平、降低聚焦力,調視能力變差。

 

四、五十歲時,近距離視物漸感困難,這種狀態就是俗稱「老花眼」。而水晶體喪失透明度,變混濁,則稱為白內障

 

老花眼和遠視不同,老花眼時,眼睛的焦距幾乎固定在某一距離。此距離隨個人眼睛物理狀況而異;遠視是由於眼球前後徑太短,或當睫狀肌放鬆時,水晶體彈性太弱所致,但當看遠處時,睫狀肌只需要微弱收縮,就可以調視,故可以看清楚遠處景物。

 

但因為睫狀肌強力收縮也不能將景物成像拉近到視網膜上,故看不清楚近物;遠視的人老花之後,水晶體調視力又變弱,看遠處不清楚,看近也還是不清楚。

 

《黃帝內經》:「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眼窩是精氣的表現,其中腎的精華表現在瞳孔;瞳孔外的黑睛是由肝的精氣來決定的;心的表現在眼睛的血絡上;肺表現為白睛;脾的精華表現為約束整個眼系。故可知眼睛反映出人體臟腑的精氣盛衰。

 

目為肝之竅,肝得腎精之滋養,則可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如腎精不足,肝失所養,每每導致視物昏花,所以肝腎影響特別大。因此,預防保健及延緩老化時,多用補益肝腎之法。

 

肝主疏泄,幫助脾胃消化;另一方面,又有升發透泄的作用,使全身氣機舒暢。因此,肝氣的特點是喜調和暢達,既不能過亢,又不能抑鬱。疏肝解鬱,順其條達之性,使氣血沖和。

 

而「健脾胃」是保健的基礎,故注重脾胃,也是另一個重要方法,多從健脾益氣、燥濕清熱、調理脾胃著手。健脾益腎,使氣血調和,精血充足,肝得濡養,則可目明。醫師處方常用的方劑有杞菊地黃丸、益氣聰明湯、滋腎明目湯等方共收滋補肝腎、益陰明目之功。

 

談保健:攝取葉黃素

 

從食物中補充營養素也是很好的方式,若想保健長者眼睛的話,建議食療食物以蔬果為主,包括含葉黃素的蔬菜,如南瓜、桃子、辣椒、柑橘、芒果、葡萄。

 

綠色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胡蘿蔔素,也是很好的食物。此外,如地瓜、蛋黃、奇異果、玉米都是護眼好食材。或攝取枸杞、山藥等滋養肝腎的藥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用眼勿過度,甚至預防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也是保健眼睛的重要事項。

 

老花眼是視力因年老退化,在中醫稱為目昏花,《黃帝內經》:「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說明人的衰退過程,就是根據血氣及內臟盛衰和年齡的關係。

 

有人三、四十歲就開始老花,也有人到五、六十歲才開始,此與遺傳條件不同有關,但後天勤保養還是有進步空間。因此,保養精、氣、神,對於防止早衰、維護健康,都有積極意義。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抗退化 勤按明目11穴位

延伸閱讀
視力不良的救星,「護眼功」隨時幫眼睛減壓
視力不良的救星,「護眼功」隨時幫眼睛減壓

2020-04-21

眼睛紅紅的,是中風前兆?預防微血管破裂,多吃2類食物護眼、這些事不要做
眼睛紅紅的,是中風前兆?預防微血管破裂,多吃2類食物護眼、這些事不要做

2020-03-23

葉黃素怎麼吃最護眼?藥師分析6大常見觀誤觀念...最有效吸收方法公開!
葉黃素怎麼吃最護眼?藥師分析6大常見觀誤觀念...最有效吸收方法公開!

2020-02-05

護眼別等老了才開始!美國研究:常吃6食物,黃斑部病變風險恐上升
護眼別等老了才開始!美國研究:常吃6食物,黃斑部病變風險恐上升

2020-01-13

「視網膜病變」嚴重恐失明 醫師:糖尿病患者更要保護眼睛
「視網膜病變」嚴重恐失明 醫師:糖尿病患者更要保護眼睛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