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肝臟是沉默器官,出現5症狀當心是中晚期「肝癌」!醫師:保護肝臟請你這樣做

肝臟是沉默器官,出現5症狀當心是中晚期「肝癌」!醫師:保護肝臟請你這樣做

照護線上

健康

達志

2022-05-21 20:09

編按: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的三弟顏清山週五(5/20)晚間病逝,享年57歲。顏清山罹患肝癌多年,曾經做過栓塞治療,但前年肝臟又長出一顆腫瘤,在顏清標安排下,也進行了質子治療,只是病況難好轉,已多次住院治療。

顏清山和顏清標,兩人都罹患肝病多年,為典型肝癌3部曲患者,先病毒型肝炎再肝硬化,接著患肝癌。

肝臟慢性發炎會增加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導致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抽菸、代謝性疾病等,若有相關危險因子,便需要定期檢查。

「其實肝炎的追蹤,只需要靠抽血與腹部超音波,便利性相當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C型肝炎的治療也很簡單,療程僅8週或12週,副作用低、治癒率高達98-99%,大家一定要把握治療時機!」

(原文刊載於2020/10/16,更新時間為2022/5/21)

 

肝臟是個沉默的器官,大多數患者在肝癌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臨床上遇到已經出現黃疸、腹痛、腹脹、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的患者,大概都是中期或晚期的肝癌。

 

臺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黃怡翔主任表示,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例肝癌新個案,其中八成以上與B型肝炎、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有關,這是因為過去B型肝炎的盛行率較高,患者的肝臟在經過多年反覆發炎之後,漸漸演變成肝硬化、肝癌

 

不過自從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之後,B型肝炎盛行率大幅下降,而近年來C肝全口服新藥的問世,讓C型肝炎的治療有了長足的進展,完成療程後,治癒率可以達到98%,有助於減少未來肝癌發生的機會。

 

然而,除了B型肝炎、C型肝炎之外,還有許多原因可能導致慢性肝炎,例如酒精、脂肪肝、糖尿病、三酸甘油酯過高、黃麴毒素、膽道疾病、代謝性疾病(威爾遜氏症、鐵沈著症)等,這些原因皆可能增加肝硬化、罹患肝癌的風險。

 

偵測肝癌的利器

 

黃怡翔主任說明,肝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需要利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等影像工具才能夠發現。腹部超音波是不具放射線的非侵入性檢查,不會疼痛、便利性高,能揪出小於一公分的腫瘤,是偵測肝癌的利器,建議高風險族群要定期追蹤,才有機會及早發現肝癌。

 

抽血檢驗血清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亦是常用的追蹤方式,不過血清胎兒蛋白並非判斷肝癌的唯一指標,所以發現血清胎兒蛋白異常時,需要搭配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必要時,醫師會安排經皮穿刺,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的導引下以長針穿刺入肝臟,取出部分腫瘤組織,交給病理科醫師判讀。

 

肝癌分期圖解說明

 

黃怡翔主任解釋,發現肝癌後,醫師會綜合多項檢查的結果來評估肝癌分期。美國癌症協會是根據腫瘤大小、對血管的侵犯程度、淋巴結轉移、遠端轉移等資訊來分期。

 

然而,我們的肝臟負責多種相當關鍵的生理機能,所以有學者認為在評估肝癌分期時,需要一併考慮肝臟的殘存功能,而提出了「巴塞隆納肝癌分期系統(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有助於評估預後、擬定治療策略。

 

 

「巴塞隆納肝癌分期系統」除了考量腫瘤的大小、數量之外,還納入了患者的全身健康狀態,以及肝臟殘存功能分級,將肝癌分成0(極早期)、A(早期)、B(中期)、C(晚期)、D(末期)。由於肝硬化本身即是重要的死亡原因,隨著肝臟殘存功能分級愈差,患者的預後也愈不理想。

 

目前針對肝癌已發展出多種治療方式,不同的治療工具適用於不同的狀況,接下來讓我們圖解來說明。

 

延伸閱讀

他靠這杯精力湯,竟讓肝癌奇蹟痊癒!脂肪肝大幅改善,比4年前更健康
他靠這杯精力湯,竟讓肝癌奇蹟痊癒!脂肪肝大幅改善,比4年前更健康

2019-09-05

吃個花生罹肝癌? 營養師提醒愛吃「5種食物」可能助癌細胞生長
吃個花生罹肝癌? 營養師提醒愛吃「5種食物」可能助癌細胞生長

2019-09-02

老公肝癌28年沒復發、比40歲時更快樂!養生達人陳月卿靠「這4招」抗癌養生
老公肝癌28年沒復發、比40歲時更快樂!養生達人陳月卿靠「這4招」抗癌養生

2019-08-28

台達電25歲員工疑遭霸凌墜樓亡!清大副校長上香不捨:他不念博班想先工作養家…公司回應了
台達電25歲員工疑遭霸凌墜樓亡!清大副校長上香不捨:他不念博班想先工作養家…公司回應了

2024-12-21

57年泵浦大廠二代轉型,攻黃仁勳口中的AI伺服器散熱關鍵…台達電也主動找上門,營收、獲利創新高
57年泵浦大廠二代轉型,攻黃仁勳口中的AI伺服器散熱關鍵…台達電也主動找上門,營收、獲利創新高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