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美豬能安心吃嗎?你我都應該知道的真相

美豬能安心吃嗎?你我都應該知道的真相

9月初,衛生福利部公告開放符合訂定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的美國豬肉,以及30個月齡以上的牛肉進口台灣。政府訂定的標準比國際容許量更嚴格,並由食藥署委託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不同年齡層的風險評估。不過,美豬議題在媒體與民間引發的各方激辯與關注,建議民眾應該回歸科學實證檢視,逐一釐清爭議所在。

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宣布擴大美國豬肉及牛肉進口,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亦在媒體回應「美豬的食用安全沒有問題」,但此一政策確實已在朝野輿論引發大幅討論。

 

美豬進口長達15年,台灣早在2007年完成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


民眾最擔心的是美豬含有萊克多巴胺,長期食用是否會危害健康?要釐清真相,就應放諸科學實證來討論。首先,許多國人尚不清楚,政府並非今年才開放美豬進口,事實上,美國豬肉早在2005年已核准進口,15年累積下來,國人已食用高達50萬公噸,至今並未出現任何因而致病的臨床案例。


豬肉在華人飲食料理中是相當重要的食材,台灣人對國產豬肉也有極高的忠誠度。以2019年為例,美國單人平均吃下近24公斤的美國豬肉,台灣同一年豬肉總消費量是90萬公噸,平均一人吃了39公斤豬肉(記者註:90萬公噸除以2300萬人),其中,美國豬肉佔比是1.8%,相當於702公克,以一片台式便當主菜排骨約100克重量來看,僅約6~7片排骨。


美國豬肉已行銷至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其中墨西哥、澳洲、紐西蘭、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港澳,以及飲食習慣與台灣相近的日、韓等國家,這表示美豬已通過各國衛生健康主管機關的標準,判定人類食用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安全無虞,至今,這些國家亦未出現食用相關肉品產生任何反應的病理報告。更重要的是,出口美豬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比例少,大多都是不使用萊克多巴胺飼育的豬隻,而逐步放棄在飼料中添加萊克多巴胺等瘦肉精成分,更是全球養殖業的時勢所趨。

 



綜上所述,國人產生「吃瘦肉精會生病」的疑慮來自對萊克多巴胺的誤解。瘦肉精實際上是數十種不同成分的藥物或飼料添加物統稱,萊克多巴胺是一種相對安全的飼料添加物。這種飼料添加物在1999年就核准使用,是因應食品安全而發展出來,並不能作為「有毒瘦肉精」的代名詞。

 

長期吃瘦肉精對安全有無危害?孕婦老幼都能吃嗎?


豬肉作為台灣料理的重要食材,尤其是孕婦坐月子,除了喝雞湯,豬肝、豬心都是傳統產婦坐月子、調理身體的重要營養來源。針對美豬可食用部位萊克多巴胺殘留量疑慮,根據衛福部近日公告,食藥署已於2019年委託第三公證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教授完成不同年齡、族群的風險評估,包括小孩、幼兒、青少年、成年人、老人以及育齡與正在坐月子的婦女,根據充分討論及綜合評估結果,訂定出比同樣進口美豬,食用大量豬肉的鄰近日本、韓國都還要高,堪稱是全世界最嚴格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再者,對於產婦坐月子食補或豬肝湯等內臟部位之料理,國人習慣採買當天現宰的溫體豬,會使用到美豬內臟,機率幾乎是微乎其微。


中國曾出現一起食用瘦肉精肉品致死的案例,也成為國人熱議的話題。需要釐清的是,這起案例食用的肉品是添加了瘦肉精中毒性較高的克倫特羅,與證實為最安全、屬於乙型受體素的萊克多巴胺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至於吃瘦肉精到底對健康有多大危害?依台灣政府訂定的ADI(每日每公斤體重可接受之安全攝取量)為1微克(即百萬分之1公克或十億分之1公斤),而每公斤肉品的萊克多巴胺最大殘留容許量是10微克。標準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合計安全攝取量60微克,60微克除以10微克,試算出每人每日可安全食用的肉品量高達6公斤,即使每日吃到6公斤含萊克多巴胺的肉品,吃一輩子也是安全的,按一般人正常飲食下,一天不會吃下這麼大量的肉品。即使食用了微量萊克多巴胺,萊克多巴胺屬水溶性化合物,85%的萊克多巴胺可在1天內經由尿液或排泄物排出,並不會造成在體內長期殘留之副作用。就食用安全性而論,遠比過去曾出現的食用油、塑化劑食安問題更讓人放心!

 

美豬使用萊克多巴胺「真相」懶人包

延伸閱讀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