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年人發生骨質疏鬆比率高,而髖部骨折導致長期臥床引發之感染,致死率也不低。骨鬆影響健康的威力不可小覷,尤其初期多無症狀,高危險族群應及早預防。
八十七歲的陳奶奶到中醫門診,她三個月前絆倒,之後出現腰痛腳麻的現象,曾到骨科門診檢查,被診斷是嚴重骨質疏鬆伴有胸腰椎多處退化、腰椎壓迫性骨折。家人考量陳奶奶年事已高,選擇不手術,來診時除了腰痛之外,陳奶奶也抱怨左側臀部到大腿都有麻木感,疼痛使她不願下床活動,導致下肢水腫。
從中醫角度,年老肝腎臟腑氣血不足,筋脈難獲營養,加上長年勞動造成勞損,骨骼、關節局部氣滯血瘀,一旦跌倒,容易因骨質疏鬆提高壓迫性骨折風險。骨質疏鬆症類似中醫之「骨痿」,和腎虛、脾虛、血瘀有關,其中又以腎虛為主要,此為退化老化過程。常見病因有年老氣血不足、久病臥床、過度勞動,導致腎精虧損、骨枯髓減,骨髓流失、脆弱,所以容易骨折。
再者,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所以骨質疏鬆症的臨床症狀常以腰痛為表現,發生壓迫性骨折後更是疼痛難以轉側,甚至躺著一移動就疼痛,坐不起、站不直。綜合以上觀點,若平時能顧好腎、養好骨,防止骨質疏鬆提早到來,就能避免後續之疼痛、骨折的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骨質疏鬆的定義為:骨質密度與三十歲年輕健康族群比較,低於二.五個標準差以上。若介於一至二.五個標準差之間,則為「骨密度偏低」,此時的骨折風險較一般人已顯著上升,應提早採取措施,預防骨質流失。陳奶奶不僅確診骨質疏鬆,且發生過相關骨折,已符合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