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問我,台灣在抗疫做得這麼好,為什麼疫苗沒有辦法爭世界第一?」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認為,每次疫情過去台灣人就忘了,平時又不重視傳染病或急性病的長期基礎研究,以至於在疫情當頭沒有足夠工具可用。
他呼籲,國人應以看待慢性病的方式,看待急性病防治,長年累積及培育基礎研究,且政府經費分配及產業支持都要顧及,才能在國家有需要時發揮最大功能。
陳時中今(15)日上午應邀在「後疫情時代生醫新策略論壇」致詞時表示,每次有疫情時,大家對於傳染病的篩檢、醫材到疫苗都很重視,「很多意見、很多想法,甚至重視程度超過我們能力」,但等到疫情過去,國人就不再重視。
他說:「過了兩三年,大家都慢慢淡忘了,認為它過去了,不會再來,但過了十年,它又再來。」
陳時中認為,2003年SARS留給台灣的經驗,包括建立防疫醫師體系、國人對傳染病的認知,以及落實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等。
▲陳時中應邀赴「後疫情時代生醫新策略論壇」致詞。(圖:記者劉煥彥攝)
「但相關更多的準備,這十(幾)年來有沒有受到相關重視?其實,我的觀察是沒有,而且,也一直都沒有。」
他指出,國人忘記人類面對的威脅中,在慢性病之外還有急性病。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提出未來人類面對的十個威脅,其中一個叫做「Disease X」(X疾病)。
看待未知可能疾病 國人應保持警覺
陳時中提到,國人對於未知的可能疾病要保持警覺,因為在病毒之外還有細菌。
他說:「我要提醒的是,在後疫情時代,是不是能(對傳染病)維持一樣的高度關注,國家力量是否願意繼續在這方面做相關投資。這不是碰運氣,而是長年累積。」
陳時中強調,政府在後疫情時代會全力支持國內相關疫苗廠商,「大家對於相關基礎研究,沒有辦法再用急性病的方式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