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政府進一步擴大貿易戰行動,商務部14日發布兩份通知,表示將針對進口半導體和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藥品和藥物成分等產品進行調查,為後續徵收新關稅鋪路。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商務部公告指出,已根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正式調查半導體及相關製造設備、以及藥品成分與製成品進口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此舉意味著美方可能進一步對上述產品課徵關稅,進一步擴大貿易戰火。
調查自4月1日展開,依法律規定,商務部長必須在270天內提出調查報告,但川普與白宮高層已多次暗示,相關程序有可能更快完成。
川普13日表示,他將在未來一周宣布進口半導體的關稅稅率,並指將對部分公司具有靈活性。
川普長期主張,對外依賴半導體與藥品生產已構成國安風險,並聲稱關稅措施有助於重振美國本土製造業。不過,外界警告,新一波關稅恐衝擊全球供應鏈,並推升美國消費者藥價與電子產品成本。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公告,針對半導體的調查將涵蓋範圍極廣,不僅包括應用於人工智慧的先進晶片,也涵蓋傳統晶片,及所有相關製造設備與含有這些元件的電子產品。
一旦實施關稅,可能衝擊每年向美國出口數十億美元晶片與相關產品的全球供應商。包括台灣的台積電及南韓的SK海力士等先進晶片製造商,若關稅上路,勢必面臨成本上揚、利潤壓縮或售價上調的壓力。
除了半導體,美國政府也同步啟動對藥品與藥品原料進口的國安調查。根據公告,此項獨立調查將涵蓋所有藥品,包括學名藥與非學名藥成品,以及生產這些藥物所需的原料與關鍵成分。美國商務部表示,將在接下來的21天內開放公眾提交意見,作為調查參考。
一旦實施關稅,將對全球最大的藥廠造成衝擊,包括默沙東(Merck & Co.)、禮來(Eli Lilly & Co.)等跨國企業,這些藥廠在全球多地設有生產據點,勢必將面臨供應鏈與成本的雙重壓力。
為因應潛在關稅風險,藥廠近來紛紛加碼在美國的投資。瑞士藥廠諾華(Novartis AG)日前宣布,未來5年將在美國投資230億美元,緊跟禮來、默沙東及嬌生(Johnson & Johnson)等先前已釋出的大規模投資承諾。
儘管多家跨國藥廠已宣布在美加碼投資,專家仍警告,這些動作恐怕難以抵銷潛在關稅的衝擊。
投資機構Leerink Partners分析師賴辛格(David Risinger)在政策發布前給客戶的備忘中指出,「對這些受影響企業而言,沒有快速解方」,認為「將生產基地遷回美國不僅費時多年,成本也極為高昂。」
藥廠未來將面臨兩難:自行吸收關稅成本,或將價格轉嫁給消費者。但美國本就已是全球藥價最高的市場,漲價勢必將引發政治爭議。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