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威脅中國撤回報復性關稅,否則將再加徵50%關稅,對此,繼中國商務部週二(4/8)表態後,中國外交部下午也重申將「奉陪到底」,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指出,中國人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與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表示,此舉會讓中美雙邊貿易更快脫勾,但兩強關稅對決,中國製造業會有較多壓力,美國則是消費者端會承受商品變貴的壓力。
國關專家、臺北醫學大學教授張國城則認為,川普第一任就已對中國許多商品課徵關稅,因此這次中國準備較充分,反而美國會有民意壓力。
對台灣衝擊方面,張國城說,「川普對台灣半導體太有興趣了,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台灣應該要提高警覺。政府這次以「談判」為應對主軸,表現中規中矩,也有誠意,但是不用抱太多希望,台灣應該做好應付衝擊的準備。
至於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建議政府應爭取大陸市場、開放陸客來台,對此,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吳瑟致受訪說,先撇開政治意識型態,這種論點還是停留在20年前對中國想像,中國現在國內經濟狀況不佳,台灣近年對中貿易依賴降低,應思考的是對台產業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2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多國課徵「對等關稅」,中國則隨即反擊,宣布4月10日起,對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
而川普7日嗆中國,8日前不撤回34%關稅,美國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徵收50%的額外關稅,並且所有談判都將終止。
白宮指出,若加上即將實施的34%對等關稅,今年對北京加徵關稅的累計稅率將達到104%。
美學者:對中國製造業、美國消費市場有壓力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受訪指出,中美互相報復關稅的結果,會使得雙方貿易脫夠更快,但美國出口到中國產品本就不多,加上前幾年中美貿易戰,美國很多銷往中國的農產品已經轉到其他國家,2020年雖然有簽署貿易協定,但中國並沒有履行。
葉耀元認為,若中美雙邊關稅對決,在產業上中國銷往美國的產品較多,對中國製造業會造成壓力,相較之下對美國農產品造成的壓力會有,但金額並不多。而中國經濟很內卷,年輕人失業率高,關稅若繼續往上加,經濟數字只會繼續往下滑。
至於關稅對雙邊市場影響,葉耀元說,美國的汽車零件、工業產品零件、廉價電子產品都是從中國進口,未來流通性會更低,美國可能轉向其他國家採購,對美國消費者而言,也會面臨漲價壓力。而中國本來就對舶來品課徵高關稅,因此相較之下,消費者衝擊會較小。
中對美報復關稅 學者曝這些原因有底氣
國關專家張國城指出,由於川普第一任就已對許多中國進口商品徵收了最高25%的關稅,川普再次當選後,中國已對美國加徵關稅做準備,因此會比美國對中國的加稅準備更充分。
且這次美國不是只針對中國,而是對世界各國都加稅,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會相對具有抗壓性。
「此外,第二個重點是民意。」張國城分析,這次川普都是透過行政命令、緊急命令來進行各種關稅措施,因為他沒有自信在國會通過自己想要的關稅法案,各種關稅帶來的影響、股市波動也會造成民意反彈,例如川普2、3月份的民調不滿意度已經高達50%。
張國城進一步說,中國則因其國家體制因素,在宣布進行關稅報復時,較不需要顧及國內民意。此外,中國還可能透過法律戰等方式,透過中國出口商,尋找美國法律漏洞,控告美國政府,並且在訴訟期進行假處分或暫緩執行。綜合以上幾點,他認為美國國內衝擊可能還比較大。
美中關稅熱戰 台灣恐受衝擊?
至於台灣部分,張國城則認為會在美中關稅戰受到衝擊,原因如下:第一、這次對等關稅中,台灣是美國盟邦國家中關稅較高的,比日本、韓國都高;第二、台灣沒有可以緩衝的自由貿易協定,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第三、這波中美關稅戰,中國產品無法銷往美國,台灣銷往中國的「中間財」會間接受到影響;第四、台美沒有邦交,各國可以跟川普直接通話,台灣則未知。
被問到中美關稅戰對台可能影響,葉耀元認為,台廠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時就開始回流台灣,或是往東南亞等第三地移動,不過目前看起來還是都會被對等關稅課到,這是由於東南亞各國也都是對等關稅重災區。
但他也認為,現在還留在中國的台廠,大多瞄準中國內需市場,在中美貿易戰和即將開打的關稅戰之後,台商不可能兩邊賺。
川普對台半導體太有興趣 學者示警應提高警覺
張國城說,台積電已經投資1千億美元,台灣卻仍被課32%關稅,「只能說川普對台灣半導體太有興趣了,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狀況」,台灣半導體應該要提高警覺。政府這次以「談判」為應對主軸,是中規中矩,也有誠意,但是不用抱太多希望,台灣應該做好應付衝擊的準備。
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表示,別以為美國打擊中國對台灣就有利,川普和他身邊的鷹派團隊所設定的這種美國利益優先戰略,不一定分敵友,下一波壓力可能轉向任何美國的盟友,當然也可能包括台灣。
爭取中國市場、陸客來台?學者:與現狀落差大
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建議賴政府應「爭取大陸市場、開放陸客來台」,他表示,當全世界失去美國市場,轉向第二大市場中國大陸時,賴清德的抗中牌還打得下去嗎?還要鎖國不讓中國觀光客來,損失一年1000億的觀光財?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吳瑟致指出,川普現在就是想要透過「差別對待」、壓制中國,試圖防堵有更多國家靠攏中國,台灣應該要思考在中國投資的台商會受影響,輔導產業逐步轉移。
至於爭取中國市場、開放中客來台等相關論點,吳瑟致說,過去中國對外投資、觀光客消費等都很蓬勃,現在力道已經減弱,這樣的看法還是停留在20年前對中國市場的想像,與現狀落差很大。
相關報導
川普沒打算撤回關稅:不排除永久實施!要中國撤回報復性關稅「否則再多50%」…陸商務部超硬嗆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