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目前總共有近2萬座電塔,合力搭起超過1萬3千公里輸電線路,將電廠發出電力接力串起全國電網,但是你知道嗎?電塔要如何汰舊換新呢?台電釋出一段影片,說明以「包建式」工法,如何進行鐵塔改建工程。
台電日前釋出一段影片,說明電網建設施工的難度,由於鐵塔要汰舊換新,無法全部停電,就會利用包建式工法,從影片上可以看到,台電工作人員在舊鐵塔外,包一座新鐵塔,這是為什麼呢?
台電表示,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持續供電,但同時也會增加工作的難度,就好比「穿著衣服改衣服」。
台電新桃供電區營運處課長陳榮森表示,整個鐵塔的改建工程,是屬於所謂的「包建式」工法,就是裡面一層外面一層,藉由外面這層新的包建式構材,把整個舊塔包覆著做一個改建,這類包建式施工是採一迴線送電、一迴線停電,所以施工上有特別的危險性。
陳榮森表示,包建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與送電線保持安全距離,另外人員在做所謂移線作業前,乘坐宙乘車,來拆除導線間隔器的部分,也要特別注意相關另一條迴線的送電。整個作業不外乎要確保人員的作業安全,還有整個送電的供電穩定。
他以大潭電廠為例,由於該電廠特別重要,因此台電針對鐵塔改建沒辦法兩迴線同時停電,所以勢必一迴線停電,一迴線送電,採用這種包建式的工法來做施工,能夠確保整個目前系統上的供電。
台電表示,汰換鐵塔工作往往以設置臨時線或全包建工法等方式進行。惟設置臨時線所需工期較長,且尚需取得臨時線用地地權,工程常因抗爭或用地問題受到阻擾;全包建工法則因工序複雜,工程費用較昂貴。
新工法是使用原鐵塔塔腳來搭設新塔,既設塔基無需打除重做,因此,此工法適用於「線路角度大」、「臨時線設置困難」及「施工工期需短」等場所之鐵塔汰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