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周三(3/5)舉辦行人道安記者會,公布2024年的道安數據,去年全年共有2950人因交通事故亡故,較前一年度減少了73人,下降2.4%。交通部同時提出了2025年道安工程改善目標。
值得留意的是,未來道路規劃將以人本交通為主,車道將全面瘦身,不再設置外路肩,僅有需要路段預留停車格或設施帶。至於人行道則要求至少淨寬要達150公分,且25公尺以上的行穿線,將要求設置行庇護島。
去年交通死亡數減73人、下降2.4% 卓揆喊今年要減15%
交通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共有2950人因交通事故亡故,較前1年度下降了73人、降低2.4%。
其中,行人死亡人數較前一年度減少14人、下降3.7%。事故率佔比最高的機車死亡人數,則較前一年度減少28人、下降2.1%。
總統賴清德提出的「2030交通死亡下降50%目標」,代表平均每年至少要下降7%,顯然仍未達標。行政院長卓榮泰上周舉辦道安會報,除再次強調道安遠景,再強調2025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必須比2023年減少15%。
對此,交通部長陳世凱重申,2025年要較前年減少15%交通死亡,其實就是本來預期的目標。他提到,過去日韓花了數十年才改善國內交通,而台灣才正從車本交通轉向人本交通,至少已經可以看到數據正在改善,未來會愈來愈好。
今年要拓寬80公里長人行道、寬至少150公分
交通部今日提出了2025年交通工程改善目標,包含改善1316處路口行人安全設施、人行道80公里、159處校園周遭道路、減少703處路側障礙。此外,公路局也預計改善5000處省道路口,以及400處省道照明。
市區道路部分,為了強化人本交通,長度25公尺以上的行穿線,應設置行人庇護島。此外,人行道淨寬必須達到150公分。
「人行道應該要能輕易讓輪椅、嬰兒車通過。」陳世凱說,過去他推著嬰兒車,的確會碰到難以通行的狀況,因此未來希望地方政府規劃道路時,人行道淨寬必須達到150公分。
車道瘦身,不再設「外路肩」
交通部說明,未來道路規劃會以人本為優先、第二點強調道安,第三是環境永續。台灣道路設計習慣預留有外路肩,反而造成民眾習慣路邊暫停,行經路口未減速等。
為了使車輛行經路口降速度,未來道路規劃「免設外路肩」,車道寬度僅一致設計為約350公分。並預留設施帶如停車格、側溝等區域,其餘則用來拓寬人行道。
陳世凱強調,全國道路設計會趨向一致,不論是人行道或車道設計,這對道安是重要的目標,也能讓全國用路人更能夠留意行車安全。
高雄漏報交通事故? 交通部:估有19人漏報
只是,高雄市遭媒體披露,上半年有數件24小時內死亡的交通事故,並未通報在道安數據內。
對此,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長黃運貴說明,由於對A1事故的標準有異,高雄市上半年估有19例交通死亡事故,並未列入道安會報。目前,仍有19件在釐清中,尚未入案。黃運貴強調,現在已沒有標準不一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