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為什麼東歐人說話像是在命令你?川普、澤倫斯基談崩的「語言悲劇」…一個專業口譯救全村!

為什麼東歐人說話像是在命令你?川普、澤倫斯基談崩的「語言悲劇」…一個專業口譯救全村!
▲川澤會談震撼全球,然而,這場外交災難本可避免,只要現場有一位「口譯」。

曾淯菁

政治社會

shutterstock

2025-03-04 15:05

一個專業口譯能救全村!——川澤談崩的「語言悲劇」

昨日的川澤會談震撼全球,甚至讓Epstein的瓜變地不重要。然而,這場外交災難本可避免——只要現場有一位「口譯」。

畢竟,東歐直球對決 vs. 英語世界靠緩衝辭——這場談判從語言層面就註定是場悲劇。

 

語言學小教室:為什麼東歐人說話像是在命令你?

 

作為一個曾在巴黎混了八年、還熟悉日文的人,我深知語言不只是字面意思,而是文化的載體。用錯一個詞,場面可能瞬間變成「外交地雷區」。

 

例如,法國餐廳點水,你直接來句「De l’eau, s’il vous plait.」,你可能會迎來一瓶貴死學生的Evian,而不是免費自來水。真正的魔法咒語是「Une carafe d’eau, s’il vous plait.」——說對了,水就免費。

 

外交場合也一樣,你要懂得用詞、語氣、文化潛規則,否則就等著被解讀成「態度惡劣」。

 

而東歐語系偏偏就是一個「直球大師班」:簡單、直接、沒禮貌緩衝詞:俄語「Дай мне воды」(給我水),直譯英語聽起來就像在命令服務生,而不是請求。

 

語調冷淡、缺少抑揚頓挫:英語世界習慣用語調表達情緒,東歐語言則像機器人,聽起來像是冷漠、命令甚至憤怒,即便他們無此意圖。

 

不會拐彎抹角,導致誤解:美國人說「Let's circle back on that.」是「我們回頭再討論」,東歐人會覺得你真的要「繞回去」;美國人說「Let's touch base.」是商業客套話,東歐人可能會覺得你要摸他家棒球場。

 

文化差異放在高風險外交談判,結果可想而知

 

這些文化差異,放在日常溝通已經容易誤會,放在高風險外交談判,結果可想而知。

 

1、譬如昨天副總統說,只有外交才能達成和平。小澤說:「你說的是什麼外交,JD?」——一記直球打在副總統臉上。

 

當他回嘴萬斯的「外交」言論時,他那句「你說的是什麼外交,JD?」瞬間讓談話變成一場街頭吵架:

 

直呼名字 「JD」,無頭銜,對副總統來說是大不敬,活像美劇裡「小子,你的屁外交,老子不信啦?」的路人對話。

 

小澤連續質問:「你什麼意思?」這種句式在英美文化中,容易讓對方覺得是在「挑釁」,而不是好奇。

 

結果?萬斯可能當場臉一黑,覺得這人不懂規矩,而觀眾只看到澤倫斯基的戰鬥民族模式全開。

 

2、「漂亮的海洋(Nice ocean)」——外交場合不要亂用形容詞

 

當萬斯抨擊烏克蘭兵力不足、態度忘恩負義時,小澤拋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反駁:「戰爭中每個人都有問題,甚至你們也是。但你們有『漂亮的海洋』,現在還能舒服,但以後就不一定了。」

 

翻譯成人話:「美俄隔著海洋,美國人現在覺得很安全,但以後你們也會倒楣。」

 

這話的問題在於:「你們也是」——這種語氣聽起來像「連你們這種躺著賺的國家也會遭殃」,有點詛咒加諷刺。

 

「漂亮的海洋」——這個形容辭在這裡,容易被外交界解讀成:「你是來談和平,還是來諷刺我的?」

 

「現在舒服,但將來會感受到」——這已經接近威脅的語境了,美國代表可能立刻進入「這傢伙在暗示什麼?在詛咒我嗎?」模式,然後怒氣飆升。

 

川普的回應「別告訴我們會感受到什麼。」更是強化了這種對立,畢竟,美國人最討厭「被別人指導」該怎麼做。

 

3、「Suka Blyad!」——低語髒話比正式發火還致命

 

據報導,澤倫斯基在會談中低語了俄語髒話「сука блять(Suka Blyad)」,大致可譯為「問候你母親」。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比直接罵人還糟,因為這是「我已經懶得對你發火,但忍不住罵了句髒話」的狀態,帶有極強的不屑感。

 

偏偏這句話是俄語/烏克蘭語,萬斯和川普可能聽不懂,但旁邊的助理或翻譯可能會記下來,之後再拿來炒作。

 

這讓澤倫斯基更像是一個失控的憤怒領袖,而不是冷靜的外交官,完美中了川普的政治陷阱。

 

結論:一位口譯小姐能解決一切?

 

4、「我不是在玩牌。」——一秒惹怒川普

 

當川普說:「你現在沒有牌(籌碼)。有了我們,你才有牌。」

 

小澤回:「我不是在玩牌。」

 

這話本意可能是「我不是在鬧著玩」,但在英語文化裡,這種不配合比喻的回應會讓對話變成:

 

川普:我們來談條件。

澤倫斯基:我不跟你談條件。

 

在商業和外交談判中,這是一種不合作的態度,讓川普的「恩主公」人設更強化:「看吧,他完全不感恩!」

 

結論:一位口譯小姐能解決一切?

 

川澤會談成了一場國際關係101的反面教材,原因是:

 

1、語言文化差異過大,導致彼此解讀錯誤。

2、明明有求於美國必須柔軟,澤倫斯基的語言在英語世界顯得太直白、太強硬。

3、川普利用這點,成功讓他顯得不理性、不合作,為「削減烏克蘭」援助造勢。

 

三個硬漢,如果有一位專業口譯在場,氣氛不同,再加上:

 

  • 1、她會翻譯得更有禮貌,讓澤倫斯基的「你說的是什麼外交,JD?」變成「副總統先生,您的外交觀點讓我有些疑問,能否請您解釋一下?」
  • 2、她會適度刪減情緒性語言,讓「Suka Blyad」直接人間蒸發。
  • 3、她會放慢節奏,讓雙方有時間降溫,不是硬碰硬。
  • 4、當然,除非——這正是川普的策略:讓澤倫斯基暴露真實嘴臉,讓美國人更容易接受「砍掉援助」的選項。

 

結果?川普贏了,澤倫斯基輸了,而一位口譯,可能能拯救這場鬧劇。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澤倫斯基完蛋?和川普撕破臉軍援恐被斷…前北約司令:即使沒有美國,他仍可「無限期」堅持下去
澤倫斯基完蛋?和川普撕破臉軍援恐被斷…前北約司令:即使沒有美國,他仍可「無限期」堅持下去

2025-03-02

澤倫斯基鬧翻川普找英國取暖,英王查爾斯將接見…首相豪贈935億大禮:不需選邊站,與烏克蘭同在
澤倫斯基鬧翻川普找英國取暖,英王查爾斯將接見…首相豪贈935億大禮:不需選邊站,與烏克蘭同在

2025-03-02

這世界需要新領袖!歐洲各國力挺澤倫斯基 砲轟川普「不是只有你付出,美國也接受他人支持」...逆風的她好為難
這世界需要新領袖!歐洲各國力挺澤倫斯基 砲轟川普「不是只有你付出,美國也接受他人支持」...逆風的她好為難

2025-03-01

烏克蘭大使搖頭遮臉成另類焦點!川普挖苦「這會成為精彩電視節目」、澤倫斯基會後受訪:沒必要道歉
烏克蘭大使搖頭遮臉成另類焦點!川普挖苦「這會成為精彩電視節目」、澤倫斯基會後受訪:沒必要道歉

2025-03-01

有影/公開會晤大吵到記者都傻眼...澤倫斯基挨轟「沒心存感激」被趕出白宮? 川普臉色鐵青:我想你知道答案
有影/公開會晤大吵到記者都傻眼...澤倫斯基挨轟「沒心存感激」被趕出白宮? 川普臉色鐵青:我想你知道答案

202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