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別輕忽習近平侵台決心!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提護台策略「沸騰的護城河」:台灣海峽將成埋葬中國海軍墳場

別輕忽習近平侵台決心!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提護台策略「沸騰的護城河」:台灣海峽將成埋葬中國海軍墳場

博明

政治社會

今周刊攝影資料庫

2025-02-19 17:18

編按:當中國仍不放棄武統台灣,身處寶島的我們,該如何為習近平所謂的「偉大復興」做足準備?讓1百公里寬的台灣海峽,成為阻絕中國的「護城河」。

本書作者博明是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新聞記者及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書中詳細地揭示,習近平不斷地警告共產黨幹部和全國人民要做好戰爭準備,博明認為,面對中國在台灣海峽等周邊海域越來越頻繁的軍事騷擾行動,民主國家必須表明具有手段、有決心,能有效遂行作戰。

博明提供威懾力的實際步驟與戰略計畫,是給盟國最實際可行且最有效益的護台建言。讓台灣海峽成為一道中國難以跨越的「沸騰的護城河」。

 

「威懾不太可能是偶然達成的。」

─羅斯.巴貝奇(Ross Babbage,戰略分析專家、澳洲前國防官員)

 

如果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中只能得出一個經驗教訓,那就是威懾戰爭比戰爭本身的代價相對便宜許多。

 

然而,民主國家似乎在威懾戰爭方面表現地每況愈下。過去2年的紀錄充斥著許多失敗經驗和種種問題跡象:

 

● 普丁(Vladimir Putin)面對來自華盛頓的制裁威脅完全不為所動,他攻擊了烏克蘭的首都,將歐洲推入了自二戰以來最具破壞性的衝突泥淖之中。

 

●  伊朗提供裝備給哈馬斯挑起與以色列之間的戰爭,戰爭爆發後,伊朗遂又動員其在黎巴嫩、葉門、敘利亞和伊拉克各地的恐怖分子代理組織,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攻擊在紅海地區航行的商船,威脅美國戰艦,並襲擊美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軍事基地。

 

● 北京當局加強了其長期以來奉行的主權聲索,試圖將南海納入其管轄範圍,而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航道和漁場之一。中國利用其海警艦艇阻擋和撞擊菲律賓船隻,這些船隻的任務是維持或恢復馬尼拉政府對於其宣稱擁有的離岸島嶼的行政控制權,中國對這些離岸島嶼的聲索明顯違反現行國際規範和國際法庭的裁決。

 

● 委內瑞拉的獨裁者可能認為華盛頓聲稱的反制行動只是虛張聲勢,因此揚言要併吞委內瑞拉的鄰國蓋亞那的大部分領土,以掠奪其豐富的石油資源。2冷戰期間北京曾大膽地回應蘇聯在美洲的挑釁行動,同情委內瑞拉的立場,並擴建中國的情報偵蒐設施,同時也計畫在古巴建立軍事基地。


● 北韓無視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和美國的制裁,在暫停5年後首次恢復洲際彈道飛彈(ICBMs)的測試,同時還為俄羅斯的烏克蘭戰爭提供武器和彈藥。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即將面臨的是另一場比上述所有戰爭引爆點加起來都更為嚴重的衝突;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曾揚言,如有必要將會武統台灣並完成中國統一。

 

事實上,習近平關於對中國敵人進行「偉大鬥爭」的公開言論,揭示了其野心企圖,如國際社會對此視若無睹,那將極其不智。

 

吞併台灣」是習近平的治國總體目標

 

習近平已經不只一次公開地將「統一台灣」描述為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實現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先決條件。

 

2017年在北京舉行的第19屆黨代表大會上,習近平曾表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2019年在北京舉行的紀念《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大會上,他說:「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2021年10月,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發表了一篇關於台灣的演講,其中提到了「復興」一詞多達20幾次。

 

這個引申意涵不言而喻:習近平已將「未能吞併台灣」等同於未能實現他的治國總體目標。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仍不放棄武統台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習近平急切想統一台灣「不能將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儘管習近平在公開場合對於時間表並未明確表態,但他表現出一種與前任領導人迥然不同的急迫感。

 

習近平在2013年10月對一名來自台灣的特使表示:「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習近平類似的言論,與1984年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所提出的說法大相逕庭;當時鄧小平曾說:「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意願,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

 

除此之外,習近平的前任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和胡錦濤,都將戰爭恫嚇視為是北京對台灣宣布獨立的被動回應。

 

然而,在習近平任內,官方更進一步地表示,可能主動透過武力來完成中國的統一,而不僅僅是對台灣宣布獨立的被動回應。

 

習近平於2023年11月在舊金山與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面對面的會議中似乎確認了這一點。

 

在峰會後,根據一名資深美國官員向記者透露習近平表示:「以和平統一為優先,但隨後也立即提出可能會使用武力的條件。」

 

不想再維持現狀了!習近平首次公開要求美國「支持兩岸統一」

 

當拜登回應「華盛頓決心維護該地區和平」時,習近平的回應則非常地直截了當。

 

根據這位美國官員的描述:習近平回應道:「和平……固然是好事,但某些時候我們還是要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邁進 。」

 

換句話說,習近平似乎將統一的目標凌駕於和平的目標之上。

 

他的強硬表態也體現在中國官方會議的報告中,該報告引述了習近平的話:「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這可能是習近平首次公開呼籲美國「支持」中國和台灣統一。這樣的措辭顯示了北京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對華盛頓不支持台獨的要求。

 

易言之,與眾多西方分析師的假設相反,習近平的舉措並不是為了維持台灣海峽幾十年來的現狀,而是為了終結它。

 

習近平知道這可能意味著戰爭。在過去幾年的重要演講中,他已經警告中國共產黨和其武裝力量──即解放軍,要為一場重大衝突做好準備。

 

 

全世界都不得不關注台灣和中國的關係。

▲全世界都很關注台海局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不惜國內打爛了重新建設」不要輕忽習近平侵台決心

 

習近平在2021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19屆黨的六中全會上的演講中說道:「在重大風險、強大對手面前,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是不切實際的。」「各種敵對勢力絕不會讓我們順順利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於此,我向全黨反覆強調,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在這一開創性具有重要意義的演講中,習近平讚揚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於1950年決定參與朝鮮戰爭,這場演講在發表前保密了兩個月,後來刊登在一份中文期刊上(西方記者和許多學者都未能注意到)。

 

習近平說,「當年,面對世界上經濟實力最雄厚、軍事力量最強大的美帝國主義的武裝威脅和挑釁,是否出兵入朝作戰」,毛澤東和他的同志們做出了勇敢赴戰的決定。

 

如他所言: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戰略遠見,以「不惜國內打爛了重新建設」的決心和氣魄,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避免了侵略者陳兵國門的危局,捍衛了新中國安全。

 

這些措辭顯示習近平將毛澤東的參戰決定描繪為一場先發制人的攻擊,以避免他所稱的「侵略者陳兵國門」的危局。

 

習近平選擇這些詞語,毫無疑義地是在表明他自己在類似情況下準備發動戰爭的打算,同時令人不寒而慄的是,他願意冒國家「毀滅」 的風險來換取勝利。

 

習近平說道:「無論敵人如何強大、道路如何艱險、挑戰如何嚴峻,黨永遠絕不畏懼、絕不退縮,不怕犧牲、百折不撓。」

 

雖然這次演講中將美國描述為歷史背景下的敵人,但習近平最近將華盛頓明確地定位為中國當前的對手。

 

台海局勢升級!習近平1個月4次演講都強調全黨備戰

 

習近平在 2023 年 3 月的一次演講中表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包括這次演說在內,習近平當月發表過 4 次演講,均強調了準備戰爭的必要性。

 

第一次是 3 月 5 日對全國人大代表的演講,習近平表示,中國必須終止對糧食和製造商品的進口依賴。

 

習近平聲言:「萬一我們缺乏其中一種,國際市場不會保護我們」。

 

在第二天的演講中,他敦促聽眾「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3月8日,他向一群將軍們宣布了一場全民國防教育運動,旨在讓社會團結以支持軍隊,其靈感來自於1943年旨在實現全社會軍事化的雙擁運動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 the Double Support Movement)。

 

在第四次演講中,亦即3月13日,習近平宣布「祖國統一」是他偉大復興運動的「題中之義」,這一表述甚至超過了他之前將統一視為中國復興的「必要條件」的說法。

 

鑒於這一切,世界應該嚴肅看待習近平在 2022年10月的第20次黨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的敦促,中國共產黨必須做好準備以應對「驚濤駭浪中的重大考驗」。

 

這些聲明的重要性在於它們並非針對西方聽眾的宣傳,而是習近平向中國共產黨發出的權威指示,而中國的黨政機關嚴肅看待此事。

 

西方分析師們應該把習近平這些工作指示的重要性,視為如同是從美國白宮洩露出來有關戰爭與和平討論的重要情報。

 

威懾習近平 還是要靠軍事硬實力

 

本書提供了民主國家應該緊急採取的切實可行步驟,用以威懾習近平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引爆的一場災難性戰爭。

 

這本書主要聚焦於軍事層面的具體建議,這並不是因為在試圖威懾對手時,經濟、金融、情報和外交工具手段不重要,而是因為在缺乏可靠軍事硬實力的情況下,這些非軍事手段的成功機會將微乎其微—易言之,軍事實力是有效威懾北京當局的必要條件。

 

這本書特別將習近平個人作為威懾的目標,理由充分:在超過十年的權力集中和集權過程中,當涉及戰爭與和平問題時,沒有其他決策者比習近平更具影響力。

 

習近平對於中國在衝突中的勝算機會,以及對於台灣、美國及其盟國的意圖和能力的個人假設,將是影響他是否決定發動戰爭的關鍵變數。

 

正如澳洲戰略家羅斯•巴貝奇提醒的,「威懾指採取行動, 對敵方的決策精英造成盡可能強烈的心理衝擊,說服他們停止、 延遲或以其他方式改變行動,以符合己方的利益。」

 

在當今的中國,這個「決策精英」基本上可以總結為「一個人說了算」— 即主要的決策權基本上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習近平。

 

備戰才能避戰!民主國家必須大幅增加國防支出

 

博明是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新聞記者及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

 

本書中提到的步驟是應該立即進行的工作。共同作者們呼籲盤點現存美國及其盟國軍火庫中已開發並經過測試、適合生產和採購的技術和武器系統。目前最大的挑戰是:

 

1.彈藥庫存不足(例如反艦導彈),以及迅速增產的產能不足;

2.美國、台灣及其他受威脅的民主國家內部和彼此之間的規畫、訓練、演練和協調不足。

 

作者們相信,如果民主國家在接下來的24個月裡能積極實施本書的各項建議,我們將更有把握在未來十年內阻止一場有關台灣戰爭的爆發。

 

另外,隨著新式的武器系統可能陸續進入民主國家的武器庫,如果能明智地運用本書所提出的策略,則能更有助於盟國「抵消」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

 

如果我們在2020年代的剩餘時間內能成功地威懾習近平,這將主要歸功於「傳統」的武器系統,而非是那些尚不知成效如何的未來武器項目上。

 

美國歐洲資深軍事官員克里斯托弗•G• 卡沃利(Christopher G. Cavoli)上將表示,從烏克蘭戰爭中得出的一個經驗:「軍事武器效能決定了結果⋯⋯而大多數武器效能來自傳統的武器系統。因此,不要在等待新軍事科技武器誕生的同時,過早地放棄「傳統」武器。否則,我們將束手無策。」

 

這意味著民主國家必須大幅增加國防支出,以保持關鍵的武器系統運作,並擴大彈藥生產的規模,同時進行新系統的研究和開發。美國軍隊現在的現役部隊比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任何時候的規模都小的多。

 

相對於通貨膨脹調整後,美國國防預算支出正在減少中,而此時戰爭卻在蔓延。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比來計算,現今美國每年的國防支出(3.1%)比雷根政府時期的高峰期(6.8%)少了一半,而雷根政府在冷戰最關鍵的十年中,無需與蘇聯直接武裝衝突。這些統計數據說明,美國政府正在淡忘二十世紀那些以血淚寫成的慘痛歷史教訓。

 

台灣海峽100公里天然屏障 「沸騰的護城河」策略

 

面對中國的強大軍事力量,加強威懾力似乎是一項艱鉅的任務。然而,中國也存在著許多弱點。

 

雖然中國現在可能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海軍,但其水面艦艇在戰爭中將成為易遭受攻擊的目標——不僅會受到美國攻擊型潛艇的威脅,而且還會遭到美國重型轟炸機的打擊。

 

這些重型轟炸機能夠在幾小時內抵達西太平洋,並從相對安全距離發射大量反艦導彈(如果沒有這些水面艦艇,中國就無法確保對台灣的軍事控制)。

 

這些重型轟炸機能夠在幾小時內抵達西太平洋,並從相對安全距離發射大量反艦導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主張美國空軍應該在台灣可能爆發戰爭的情況中,準備擔任比其目前優先考慮的事項更為核心的任務。)

 

中國可能擁有大量的反艦彈道導彈,以阻止美國航母行動, 但華盛頓在該地區擁有強大的盟國,如果他們加入保衛台灣的行動,將有助於挫敗北京的戰爭企圖。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主張東京應公開承認接受幾乎不可避免的情況,即如果中國攻擊台灣,日本將不得不參戰。

 

在和平時期,如果日本現在清楚表明其意圖,將有助於降低戰爭的風險,因為這樣可以消除北京方面一廂情願地幻想,以為東京方面不會介入

 

中國雖然在地理上靠近台灣,但台灣的地理位置也為防禦者提供了不對稱的優勢。台灣多山的海岸線、缺乏良好的登陸海灘以及城市腹地,對於侵略者而言,都是令人畏懼的挑戰。

 

在台灣,還有一個常見的隱喻是,台灣應該採取刺蝟的策略,用威懾力使捕食者大倒胃口,即使威懾失敗,也會讓捕食者付出致命的代價。

 

對台灣來說,幸好有台灣海峽將它與中國隔開。漢朝政治家蒯通曾勸戒說,即使是一支強大的軍隊也應該避免攻擊由「金城湯池」防守的邊境城市。

 

台灣、美國以及美國的關鍵盟國應該採用上述「沸騰的護城河」策略。

 

未來在台海戰爭中,中國的軍事作戰重心將會是其新銳的海軍力量,而台灣海峽將成為埋葬中國海軍的墳場。

 

延伸閱讀:賴清德接見博明,大讚《沸騰的護城河》給出精闢國防安全建言:將與美方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

 

作者簡介_博明(Matt Pottinger)

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傑出訪問學者、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國計畫主席。他是美國前白宮官員、新聞記者及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2019年至2021年間擔任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2017年至2019年間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亞洲事務高級主任。

博明在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中期,擔任《路透社》(Reuters)和《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駐中國記者。他在2007年至2010年間的三次作戰部署中,以美國海軍陸戰隊員身分參與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

 

本文摘自今周刊《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

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

文章限「訂戶專屬登入」閱讀,非訂戶會員需升級為訂戶
原官網會員請改用e-mail 做登入帳號,尚無今周刊帳號嗎? 立刻加入
延伸閱讀
賴清德接見博明,大讚《沸騰的護城河》給出精闢國防安全建言:將與美方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
賴清德接見博明,大讚《沸騰的護城河》給出精闢國防安全建言:將與美方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

2025-02-18

Deepseek突襲美國後「習近平有了大動作」 連泡泡瑪特股價飆到112.5元!老謝:劍指台積電的川普看得見?
Deepseek突襲美國後「習近平有了大動作」 連泡泡瑪特股價飆到112.5元!老謝:劍指台積電的川普看得見?

2025-02-15

矽盾無效、不挑釁中國也沒用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對台獻策 博明:台灣須有實力殲滅登陸共軍
矽盾無效、不挑釁中國也沒用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對台獻策 博明:台灣須有實力殲滅登陸共軍

2025-02-12

泰總理會習近平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親中能救經濟?謝金河揭下場:這些產業關門大吉
泰總理會習近平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親中能救經濟?謝金河揭下場:這些產業關門大吉

2025-02-10

台灣人的民主精神是實事求是!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驚濤駭浪中的自由:台灣準備好了嗎?
台灣人的民主精神是實事求是!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驚濤駭浪中的自由:台灣準備好了嗎?

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