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一萬須舉債
補助民生比大撒幣更有效率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點出,所謂稅收「超徵」,指的是實徵稅收數額大於前一年編列的預算數額,意義其實是「預估誤差」,而非財政餘裕。
他舉例,若一個人預期明年要花一百元,但收入只有八十元,計畫向親友借貸二十元補足缺口;但到了隔年底,他除了原本賺到的八十元,還獲得公司額外發放的十元獎金,「這時多數人會優先做的是將原本要借的二十元,改為只借十元,而不是忽視債務,直接拿『超賺』的十元去吃大餐。」
對應政府情況,依《財政收支劃分法》,去年度超徵的稅收,僅三七五七億元屬於中央政府,其餘流入地方政府和特種基金。中央超徵部分,財政部已言明不再舉借原本編列的一五七一億元債務,另再多拿二○八億元清償舊債,實際所剩超徵稅款不到兩千億元。
「每人普發一萬元,等於政府要再舉債三○○億元,實在沒有道理。」陳國樑直言,若有財政餘裕,應優先考慮還債,剩下的錢則以歲計賸餘形式進入國庫,只要政府依法動用經費,如總統賴清德所說的補助育兒及教育、投資長照三.○等項目,其實也是「還稅於民」,而且是把錢花在刀口上,比齊頭式普發現金更有效率。
- 歲計賸餘:政府收入減支出之差額,若為正數就是歲計賸餘,負數則是歲計短絀。
平心而論,即使稅收連續四年超徵,台灣政府財務狀況也絕非在野黨立委所形容像是「坐在金山上的乞丐」;比較合理的詮釋,是個手握少許現金,但不久後有好幾張到期帳單要支付的中年人。

退撫基金將提早兩年用罄
勞保潛藏負債突破十三兆
這些帳單裡最令人頭痛的,無疑是不同職業別的退休金;但由在野黨占多數席次的立法院持續墊高應付帳款,彷彿帳單到期日永遠不會到來。
今年一月初,藍白陣營才聯手完成修法,逆勢將警察、消防等人員的退休所得替代率上限升至八成,預計政府將新增一七○○億元財務缺口,更將使退撫基金提早兩年用罄。
這項修法吹響了反年金改革的號角,立刻引發公教人員訴求停止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甚至要求比照警消人員水準的骨牌效應,而手握多項「停砍年金」修法版本的在野黨也磨刀霍霍,最快這會期就針對軍公教年改開刀。
要知道,公教人員規模是警消的六倍之多,只要通過任何反公教年改的修法,都會劇烈衝擊政府財政狀況。
攸關上千萬人退休權益、但在蔡英文任內未實現改革的勞保基金,近年更因收支益發失衡,財務狀況急速惡化。
一月底,勞動部公布每三年一次的最新勞保財務精算報告。雖然政府近年撥補逾三千億元,以及這次精算將勞保基金的投資報酬率,由上次精算的四%調為更加樂觀的四.五%,但也只讓勞保基金出現負值的時間,從二八年稍微延後至三一年,並未化解破產危機。
精算報告顯示,二三年底的勞保潛藏負債已突破十三.二兆元,較前次精算暴增二九%、多出近三兆元,為歷來增加金額最高的一次;足見三年間,勞保財務黑洞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擴大。與其拿超徵稅收發放現金,還不如依投保人數挹注各職業別退休基金,同樣是普發全民。
曾任金管會主委的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點出,病入膏肓的勞保財務狀況,固然不可能只靠政府撥補就能扭轉破產命運;但若政府有餘裕,勞保仍應是優先考慮的撥補對象。撥補的意義就像讓勞保這位等待急救手術的病患,在醫師終於有空動刀前,「維持基本血量」續命。
血量,就是基金規模,沒有「基本」的血量,再高的投資報酬率也無濟於事。簡單舉例,勞保基金運用收益率已連續兩年繳出佳績,除了二四年高達十八.一%,二三年亦達十三%;這個「十三%」報酬率,在一九年也曾出現,但二三年賺到的實際投資收益有一一○○億元,一九年則僅有八九八億元。
報酬率相同、獲利金額此高彼低的原因,關鍵就在「投資本金」的差異:二三年的勞保基金規模為八七二九億元,一九年僅七四一○億元。換言之,當基金規模不足,就算投資神人進駐操盤,也難換得足夠的投資收益,勞保財務惡化速度之快,將更難踩煞車。
尤其,過往每兩年漸次調升的勞保費率,將在二七年觸及十二%的天花板,而依據最新精算報告,勞保基金水位也將在那一年開始反轉向下,自此快速乾涸。
「從長期效益來說,一年的現金,不如能永續領到退休金。」基於保障勞工退休生活,王儷玲建議,除了撥補基金本身之外,「金管會推動的個人投資儲蓄帳戶制(TISA),攸關國人自主加強退休金的意願,能否利用財政餘裕提供相關稅賦優惠,也可考慮。」
補貼,固然能暫緩勞保財務急墜;但長遠來看,終究攔不住這個自由落體。勞保的病徵,不只反映在歷來精算報告中,與國際比較,更能看出這套制度已經病得無可救藥。
以「基金提存率」來看,此數據的含義是,對應未來一百元的確定負債,現在帳面提存了多少準備金。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二三年與台灣勞保同樣採「確定給付」退休制度的會員國,包含英國、芬蘭、德國及荷蘭等,基金提存率都高於一○○%,足以因應既有負債。
- 確定給付:制指在制度實施前,已事先確定老年退休給付數額及依服務年資計算的給付水準。
驚悚的是,台灣勞保的基金提存率在一七年底就只有七.一六%,是先進國家最低,近年竟還一路下滑,到此次精算只剩六.一九%。也就是對應勞保給付未來確定支出一百元,現在只準備不到六.二元,堪稱世界奇觀。

收支失衡 勞保黑洞持續擴大
學者建議用營所稅來補
造就超低提存率的根本原因,在於勞保的收費和給付長久以來極度失衡。
依最新精算報告,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勞保要維持五十年不倒,所需的「平衡費率」高達三一.四二%;但現行費率只有十一.五%,兩年後達到天花板也僅十二%,「繳一塊、領三塊,勞保怎麼可能不倒!」陳國樑下了這番注解。
如今破產大限在即,勞保亟需改革,陳國樑認為政府必須負責,改革成功前應持續撥補,讓勞保基金維持一定水位;同時透過修法,讓「繳少領多」的勞工,負擔合理保費、少領給付。
他更點出,勞保法定費率過低,最大受惠者是負擔勞保六成保費的雇主,長久以來享有低勞動成本的紅利。因此,因應勞保財務出現巨大黑洞,可考慮從現行營利事業所得稅二○%稅率中,每年拉一至三%填補,「補個三十年、五十年,或許能把洞補起來。」
國家財政須有長遠細緻的規畫,每分錢用在刀口上。炒短線普發現金一時討好民眾,無助財政永續,反倒製造財務失衡危機,債留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