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柯文哲從交保到羈押,法官為何立場轉變?呂秋遠直指背後關鍵:鄭文燦同一理由被收押,民進黨也沒喊司法不公

柯文哲從交保到羈押,法官為何立場轉變?呂秋遠直指背後關鍵:鄭文燦同一理由被收押,民進黨也沒喊司法不公

呂秋遠

政治社會

今周刊攝影資料庫

2025-01-03 09:50

編按: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及政治獻金案遭起訴,檢方在週三(1/1)第二度抗告成功,台北地院於周四(1/2)晚間18時召開第三次羈押庭,經訊問3小時15分鐘,最終於晚間11點裁定,4人全部羈押禁見,送回土城看守所,確定無法在家吃年夜飯。

 

柯文哲等4名被告收押禁見:從交保到羈押,台北地院立場為何轉變?

 

在第二次抗告以後,高院發回地院,要求重新審理羈押必要性,台北地院最終裁定將四名被告收押禁見。

 

從3000萬,到7000萬,到最後收押,台北地院立場轉變的考量是什麼?

 

是高等法院的裁定。

 

高等法院的裁定意旨:如何有效防止被告串供?

 

高等法院在昨天發回的裁定內容裡,直接認定柯文哲等四個人有與其他被告、證人勾串的可能,並且認為還有共犯沒有到案,還洋洋灑灑列出七項柯文哲在案發前串供的事實,所以,要台北地院思考,重金交保、電子腳鐐,都是為了要避免逃亡,但是要怎麼避免串供?

 

第一次高院的裁定說,要怎麼防止逃亡?所以上一次地方法院的裁定是加重保金,而且加上電子腳鐐。但這一次,高院直接說,地方法院,如果不要羈押,請你們想辦法避免串供。
請問台北地院的法官,要怎麼不讓這些人串供?

 

根據高等法院這次裁定的意旨,地方法院確實也只能羈押,因為沒有別的方式避免被告等串供。地院下這個裁定的原因,應該是高院發回的意旨要求,高額交保金、電子腳鐐只能避免逃亡,但沒辦法避免串供。

 

司法不公?政治干預?釐清事實真相

 

所以,高等法院、地方法院不公?司法已死?賴清德的手伸入高等法院?

 

同一天,高等法院審理高虹安案件的法官,聲請大法官釋憲,認為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的規範,有可能太模糊,所以要求釋憲以後再審判,目前所有程序暫停。這對於高虹安來說,當然是利多。

 

即便我看不懂這位法官為什麼認為違憲,但是在目前憲法法院停擺的情況下,釋憲遙遙無期,二審的結果當然更是如此。

 

「實質影響力」成收押關鍵:鄭文燦、陳水扁亦曾因此收押

 

重點是,裁定釋憲的法官,剛好是發明「實質影響力」的法官,難道也要說高虹安的手伸入高等法院?鄭文燦與陳水扁,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收押。

 

鄭文燦,更是前兩次都交保,但是高院發回第三次以後,就以實質影響力的原因收押,民進黨也沒有因為這樣認為司法不公。

 

法官裁定要收押的理由,是因為認為柯文哲有實質影響力,之前又有紀錄串供,所以才會做這個決定。

 

高虹安,因為適用法條被認為有違憲的可能,所以停止審判。

 

尊重司法是社會最大公約數:不分黨派,貪污皆應受法律制裁

 

只能說,司法是我們最大的公約數,即便心中有政治立場,但也必須尊重最後的決定,否則一下子司法已死,一下子司法復活,社會秩序根本無法維持。

 

政治人物圖利、貪污,不分黨派,都應該繩之以法。

 

柯文哲收押、高虹安停審,有人開心、有人難過,但是請記得,不尊重司法,就沒有最低限度的公平與正義。

 

作者簡介_呂秋遠

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 負責人、東吳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NEWS98 九八法律事務所 廣播節目主持人

 

※本文轉載自呂秋遠臉書專頁,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盼了25年的財劃法修法,為何可能變災難?國防、勞保、社宅…一文盤點哪些重大政策預算恐受排擠
盼了25年的財劃法修法,為何可能變災難?國防、勞保、社宅…一文盤點哪些重大政策預算恐受排擠

2024-12-31

勞保破產時間點延後,勞保年金不怕領不到了?基金水位拉上1兆新高,警報線往後挪還是得擔心…
勞保破產時間點延後,勞保年金不怕領不到了?基金水位拉上1兆新高,警報線往後挪還是得擔心…

2024-12-10

最新「勞保紓困貸款」這天起限時開辦,每人最高可借10萬!符合5資格就能申請,如何申辦一次看
最新「勞保紓困貸款」這天起限時開辦,每人最高可借10萬!符合5資格就能申請,如何申辦一次看

2024-12-27

12月發錢了!勞保局14項給付接力入帳,這筆錢近4萬「1狀況」領嘸…勞保年金是什麼、計算公式總整理
12月發錢了!勞保局14項給付接力入帳,這筆錢近4萬「1狀況」領嘸…勞保年金是什麼、計算公式總整理

2024-12-19

58歲夫妻雙薪7.5萬,勞保勞退只能領4.6萬,想在60歲退休如何補缺口?做對4件事不再煩惱「錢不夠用」
58歲夫妻雙薪7.5萬,勞保勞退只能領4.6萬,想在60歲退休如何補缺口?做對4件事不再煩惱「錢不夠用」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