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陽明與我的團隊,這三十年來參與搶救文化資產,成功指定與登錄為法定的文化資產,已經超過一百多件。其中很多指定的過程,如蔡瑞月舞蹈社、台北酒廠華山文創園區、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總督府氣象台阿里山觀象所、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成大力行校區),到現在我國最大的國定古蹟鐵道部台北機廠等等,都充滿了激烈衝突與論戰。
因此許陽明在其超過三十萬字的新書《從日治「天狗庵」到民國「中山樓」-北投·草山溫泉歷史「再發現」物語》中,特別寫下「重大的文化保存案,總是周旋在意識形態、政治與經濟的糾葛及利害之間」。
許陽明也說「如果凱撒是指公權力,而繆思是指創意發想與公共討論,則文化政策與文化建設,很多時候,總是凱撒與繆思之間思辯與交手的結果…但凱撒公權力的舞使,如何與繆思攜手相處並進,則永遠是一項課題。」
所以我特別內舉不避親,為許陽明的新書,寫了一篇長文《「凱撒」與「繆思」之間的思辯與交手》,特予推薦這本許陽明花了四年時間書寫,近年出版界難得一見640頁,超級大部的新書。
「凱薩」與「繆思」之間的思辨與交手
土地與人民其實無法分割,土地與人民的環境、歷史與文化,我認為那就是土地的靈魂,我們保護這些環境、文化與歷史,進而讓我們的生活與視野更加厚實,也讓我們的靈魂更加明亮與豐盈。所以多年來,我總是不斷談論到:一個重視土地的倫理,重視人民的環境、歷史與文化的國家,會成為一個具有靈魂的魅力國家;重視土地與人民的環境、歷史與文化的都市,就會成為一個具有靈魂的魅力都市。
二○○○年,我在北投從一個在大學專職任教的學者,轉去高雄擔任新職,二○○二年許陽明也到台南任新職,而二○○五年開始我到立法院工作,至二○二三年一月再轉任現職,總計我在立法院的工作,差一天就滿十八年。文化是人與群體表達自己的方式。這近三十年來,我們有幸將我們所思所想的文化、歷史與環境的改造,透過創辦雜誌,為文論說;透過參與社會改造運動,參政問政,在北投、台南與高雄到台灣各地,多有表達與實踐自己想法與主張的機遇。
除了我們過去在北投提倡的「生活環境博物園區」與「親手打造自己社區的博物館」的概念之外,二○○五年,我們更將視野放眼於全國。我們提出我們對台灣歷史與土地關聯的看法,提出要保存台灣歷史現場,提出再現台灣歷史現場的論述與清單,以作為建構台灣歷史不可或缺的內涵。
二○○五年我在對行政院長的總質詢中,對台灣擁有許多足以與世界對話的文化景觀與資源,呼籲我們應該展現企圖,翻轉過去沒有系統與國家政策方向的古蹟修復概念。我呼籲行政院相關單位及主管機關,展現政府應有的文化視野、歷史責任和國際觀點,大刀闊斧地進行台灣歷史文化資產的整體建構。
我認為:當國家發展的軌跡可以讓我們觸摸到時,國家的歷史建構才算完成。台灣發展的軌跡應該透過文化建設,營造成為活生生的歷史教育及文化觀光的核心。
我最先提出四十二項以台灣歷史為主體的指標性「歷史現場」,二○一三年三月十八日我再向交通部長質詢此議題後增補為七十八項歷史現場,現在這份名單已經擴充到一百二十多項了。質詢中我呼籲文化建設要注重歷史文化的策略性與方向性,文化資產不要只拘泥於古蹟本體的修復,應打破單點、單棟、個案式的文化資產保存,並應轉向以整體歷史文化的視野來塑造古蹟政策,以具有歷史故事的現場為基地,強化古蹟主體的空間特性與周邊機能,整合既有資源,塑造既有全球高度,又有在地特色的文化地景來創造國家的新面貌。那時我們團隊在許陽明的召集下,也花了四、五年的時間,上山下海,從顏思齊墓園到牡丹社事件各現場,再到霧社事件馬赫坡古戰場,將台灣歷史分八個階段,逐一訪查我們所論述的重要台灣歷史之現場,也提出台灣歷史現場的保存與再現的初步清單。
二○一六年,我們建議將「歷史現場再造」列在蔡英文總統競選的文化政策中。很榮幸我們的這個建議,榮獲列在當時由鄭麗君委員召集研議的蔡總統「文化政策白皮書」之中。蔡總統就職後,鄭麗君委員就任文化部長,文化部根據總統競選時的文化政策白皮書,制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再造歷史現場」,成為行政院全國性重要政策的專案計劃,讓各縣市政府申請承辦。歷史現場的保存與再現,經我們推動多年之後,終於成為國家的重要文化政策編列預算全面推動。
當然從一九九五年開始,在這近三十年當中,我們也投入許多文化資產的搶救與保存工作,成功的案例已經達到百件之多。尤其我們投入幾個重大的文化資產保存事件,從台北蔡瑞月舞蹈社、台北酒廠華山文創園區、台灣煉瓦會社高雄工場、原台灣總督府氣象台阿里山觀象所廳舍、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也是成功大學力行校區,到現在我國最大的國定古蹟鐵道部台北機廠等等,這些文化資產指定成功的過程充滿衝突與論戰,實在是讓我們累積了相當多的處理經驗與建構論述,並廣增了我們對文化建設的視野。
二○一三年,我請辦公室同仁,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天涯海角逐一內外詳細檢視、拍照記錄我國的三十八座燈塔(如加上太平島的燈塔則共有三十九座),並向各相關機關提出了除太平島燈塔外,對三十八座燈塔的完整報告。我對三十八座燈塔只有九座具有文資身分的情況,向各相關機關提出整體提升保存與經營的建議,而我的建議也受到各經管機關相當的重視。現在我國燈塔保存的層級與內容已經陸續擴大提升,例如東椗島燈塔、彭佳嶼燈塔從沒有文資身分,現在已經提升指定為國定古蹟了,而觀音白沙岬燈塔、烏坵燈塔與東湧燈塔都從縣定級提升為國定古蹟。而我們建議的開放燈塔觀光,至二○二三年底也已經有二十二個燈塔開放參觀了。
許陽明在台南市推出大型的文化建設,也是再造歷史現場先驅型的示範案「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我也在高雄提出過「鳳山舊城歷史保存與再現(再造歷史現場 高雄市左營舊城見城計畫)、「高雄港歷史風貌保存區」(再造歷史現場 興濱計畫:哈瑪星港濱街町再生)。這些都可說是由於我們在北投的經驗,使我們對台灣歷史現場的保存與再現,有了廣域的全新視野。
我們所稱的歷史現場再造或再現,其實具有雙重內涵:既是以歷史文化的主題來美化與深化整體的城鄉環境,也是讓人們可以在歷史現場,實際感受歷史的變遷,以滋生歷史意識和認同。在倡議物質建設的同時,能夠在建設中用文化改善環境,美化環境,進而促進突顯自我認同。這也是我們從北投溫泉鄉重建開始,所獲致的深層體會,並一再論述的核心價值。
而我們有機緣投入這些文化與歷史的建構,以及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建設的工作,其實可說是起緣於當年我們投入北投重建,在文化上所體會的「自我認同」與「自我再發現」。「自我認同」與「自我再發現」的意識,更讓我們進而延伸至台灣歷史現場之保存與再現的論述,也因而能構思出一個以台灣歷史現場再現的整體架構與願景,使之成為歷史文化地景與環境改造的全國性國家政策。
二○○○年時許陽明出版了《女巫之湯—北投溫泉鄉重建筆記》,那本書雖然是筆記式的札記,但是該書對於北投溫泉鄉的論述,從溫泉的歷史與利用出發,改變了過去大眾對北投的想像與理解,並提出了一個北投在新時代的發展新典範,也寫出一個民意代表如何去完成對選民的重大承諾。誠如當年提出搶救北投公共浴場的黃桂冠老師說的:「由於是提出搶救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的師生之一,我親眼看到許陽明先生,接受我們的陳請後,如何鋪陳他的社會資源去完成他對我們的承諾;也讀到他寫的許多文章,知道他如何利用理論去建構北投的重建,我也親眼目睹許陽明先生如何去面對衝突,如何去排難解紛,最後也看到許先生如何去實踐,如何去敦促政府單位,將一堆複雜的計畫,在三年間逐一完成。」
北投溫泉鄉的重建,讓外界研究北投或討論北投的故事,從此大多轉為聚焦於溫泉的歷史與社區的重建營造。不過該書出版之後,雖然成了許多研究北投都會參看的書籍,但是那本書畢竟是許陽明在赴任新職之前,在很有限的時間裡,快速地書寫出來的筆記匯本。所以有些需要說的故事還來不及說,例如北投幾個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保存的故事與發展,如北投文物館、七虎籃球場、北投穀倉,北投石自然保留區……等等的故事,還有星乃湯為什麼沒有指定為古蹟的故事也沒有說;另外湯守觀音也因當年為尊重寺方人員的顧慮,只首度發表照片而沒有明說湯守觀音尊奉在普濟寺大殿牆中的位置與故事;而北投台銀舊宿舍的故事也只說了一部分。書中所寫的大部分故事,都還沒有將完整的背景與故事說清楚,而該書出版後的北投故事發展,當然是還沒有機會補充。
當時也因為對北投的整體文化資產,在短時間內做全面性的推動保護,而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尋找資料、爬梳研究每一件事的細節,例如普濟寺的前身鐵真院的歷史源流,所以只能用有限的資料書寫,以致故事的呈現有所不足或有所違誤。這些年來許陽明一直感到那本有許多人都在參考的書,實在應該適度地加以修正與補充,以免有些違誤的資料一直沒有獲得改正,所以就花了一些時間,將書的內容補充到近三十萬字的規模了,因此才有了這本《從日治「天狗庵」到民國「中山樓」—北投.草山溫泉歷史「再發現」物語》的出版。我在此鄭重推薦這本書的原因,除了許多是我與許陽明共同參與那些文化保存運動的深重情感之外,大致有三:
一、本書再回顧一九九五年開始北投重建的社區營造部分,大部分是在二○○○年出版的《女巫之湯—北投溫泉鄉重建筆記》書上,或多或少已經有所敘述,但這本新書並不是復述那些故事而已,其實也增加北投重建之後續發展中,所發生的許多意外及外界所不知的細節與波折,例如天狗庵遺構的保護,在紀念公園都市計畫定案後,還曾經歷了一段土地被分割賣給財團去擴充大樓的面積,天狗庵的遺構因此差一點就被毀於怪手之下。但是我們經歷了一段不為外界所知的奮鬥,才阻擋了這件事,才將天狗庵的遺構保存了下來,最後才闢建成紀念公園。這件事雖已事過境遷,但在本書中公布那時折衝過程中一些外界所不知的關鍵文件,正是要表明,北投重建之路並非一路平順宛如嘉年華會,而是我們背後有理性的方法與原則在堅持。再舉一例,如星乃湯被許陽明推崇為北投溫泉建築三寶之一,為什麼沒有努力去將之指定為文化資產?其實我們是有過努力,只是時機違和失之交臂。所以在本書中也有將其原因加以敘述。
二、這本書的內容橫跨北投的溫泉、歷史、地理、建築、宗教與凱達格蘭原民……等等,可說涉獵內容相當豐富,但本書所書寫或所用的資料,絕大部分是我們自己調查、自己測量及收集的第一手原始資料;而本書使用的歷史資料亦大多數是出自日本時代的原始資料,及昔日在北投之日本家族所提供的第一手原始資料,所以本書不人云亦云,以文化資產的保存為核心,盡力追根到底,而因此充滿了「再發現」的故事。我們曾獲幾位日本時代北投開拓先驅的後代們之協助,尤其是第一家溫泉旅館的創辦者平田源吾,及星乃湯創辦者佐野庄太郎等等的孫輩「賢拜」們,及北投石發現者岡本要八郎的哲嗣岡本正豐先生,及幾位日本時代「北投尋常小學校同窗會」的北投老鄉親們,他們熱心提供的珍貴歷史影像與資料或故事,讓我們解開了許多過去所不知或不清楚的事實。當然我們也獲益於日益成熟開放的國家檔案與政府公文書資料,例如蔣中正的日記、監管張學良的檔案,及一些歷史建築流轉的政府公文書與歷史文獻等等,讓我們得以揭開一些謎題,例如蔣中正為什麼在其評價甚高的草山御貴賓館,只住了兩個星期就搬離開去住草山行館?這本書都有所揭露。
三、這近三十年來我們即知即行,不但搶救了許多文化資產,我們也從那些搶救的行動中,知學獲益良多。我們從許多搶救文化資產的行動中,體會了許多行動的準則與方法,這些行動的準則與方法,我們也將之化為法律,最後我對《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三十週年提出總體檢,並在二○一六年提案將該法全面大修。我將普遍平等的文化參與權全面增進文資法中;也將文化資產明確分為有形與無形兩大系統;更擴充文化資產的種類以適應實際適用的需要;也將審議程序中的暫定古蹟之範圍擴大至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無形文化資產的擁有者,與此無形文化資產相關聯的公有有形文化資產,得享有平等互惠無償合作的優先權,以及對文化資產容積轉移的政府服務之積極規定等等,這些重大的觀念革新,都是我們在那近三十年中,參與眾多文化資產保存的運動中,遭遇許多困難與衝突的檢討中所獲致的理念。
在許陽明的這本書中,對一些案例也有許多實際直白的描寫,所以這也是一本相當寫實、精彩且直言無諱的故事書,我認為這本書相當程度融入了學術的方法,深入探索了北投文化資產的歷史淵源,也將其流變的轉折與來龍去脈,做了相當深入的探索。所以這本書不僅足以變成以後探索北投歷史與文化資產的索引,其方法論述也足以供其他有志書寫此種深遠文化與歷史環境者之參考。
許陽明在本書中,其實也直白地論述「文化政策與文化建設,很多時候,總是『凱薩』與『繆思』之間的思辨與交手的結果。你我皆可以成為『凱撒』,也可以成為『繆思』,兩者並不完全是對立的或一定會交惡衝突的。」文化政策與文化建設是公共事務,自然離不開「凱薩」,但其權力之舞使,如何與「謬思」攜手相處並進,則永遠是一項課題。誠然此書!所以我內舉不避親,鄭重地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本文作者為高雄市首任文化局局長、前立法委員,現為行政院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