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年八月,新北市推出「待用餐計畫」讓弱勢民眾得到溫飽,也幫助餐飲業撐過疫情經營困難時期。
在幾乎零公務預算挹注下,社會局串聯民間善款、餐飲業者與區公所,將溫暖與希望送進社區角落。
下午四點半的新北市蘆洲街頭,一名佝僂老婦緩緩走到騎樓下的麵攤,遞出手中的餐券,不久後,老闆回以一袋熱騰騰的切仔麵。這般尋常互動,在熙攘的街頭未引來太多關注,但這卻是地方政府連結民間資源、照亮每個幽暗角落的模範案例。
將切仔麵交到老婦手中的,是「小老闆魷魚羹」的經營者陳志國,只要客人生活有困難,到他的店裡說一聲,就能用二十五元換來一碗原價四十元的湯麵。近十二年來,他已發出十三萬份餐點,接住每個三餐不繼的民眾。
新北市的各個社區角落,有許多像陳志國一樣長期發放愛心餐的業者。二○二一年,在新北市政府的努力下,這些繁星點點的助人力量,被串聯成一張救助網。